站點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繼承董必武精神,開展新青年教育——記yl7703永利08級研究生第二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發布日期:2010-06-02    作者:系統管理員     來源:     點擊:

    5月24下午,在yl7703永利黨委主辦的黨支部活動立項活動的号召下,在院四樓會議室裡,學院08級研究生第二黨支部舉辦了以董必武精神與青年教育——董必武思想研究會走進永利的專題講座,号召廣大青年學生黨員在新時期裡學習和研究董必武的思想和精神。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兼副秘書長劉行渤老師為大家作了一場生動而意義深遠的講座。院徐方平副院長出席了這次講座。

 

    會議開始,徐方平副院長發表了緻辭,他說,董必武先生在湖北對中國共産黨開展工作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我們青年學生學習他的先進思想與豐功偉績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年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結合也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項課題。他感謝劉主任為青年學生黨員帶來這場講座,希望這次活動能夠開拓青年學生黨員的思維,啟迪大家的思想。

    08級中共黨史專業的王彥彥身為董必武思想研究會為數不多的學生黨員之一,對董必武思想研究會以及劉行渤老師作了詳細的介紹。之後,劉行渤老師開始了他生動精彩的講座。他首先感謝永利給予他這次專程探讨學習董老思想的機會,他非常欣慰有這麼多青年學生加入到研究董老思想的隊伍中來。

    劉行渤老師介紹,董必武思想研究會主要有四個任務:一是組織董必武思想研究活動;二是總結交流經驗;三是開展與本研究會宗旨有關的年會和活動;四是參與和開展有利于青年學生成長的活動。

    董老的教育思想與實踐

    董老的一切教育思想與實踐,都是與我國重大曆史時期的方針與政策相聯系的,在我黨革命各個曆史階段都有重要貢獻,也具有鮮明的曆史特征,他創辦武漢中學,就是為了把其建設成為黨的後輩學校。大革命時期,董老提倡以教育為載體,推動各項鬥争;土地革命時期,以教育來配合根據地鬥争;抗戰時期,舉辦學習班來培養戰士和教育人民;解放戰争時期,他主張整頓教育工作。歸納而言,董老教育思想的特點為:以教育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教育正規化為主要教育内容;以教育要适應社會發展并不斷創新為主要特征。

    紅安精神

    紅安精神主要可以概括為:樸誠勇毅、一心向黨、艱苦奮鬥、不勝不休。同時,樸誠勇毅也是武漢中學的校訓。上世紀二十年代,董必武等人創辦了私立武漢中學,其校訓是:樸、誠、勇、毅四個字。認為樸素、誠實、勇敢、堅毅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風尚,也是中國人應有的國民素質。他從受教育到辦教育,始終堅持樸誠勇毅的人生态度,這是他做人的準則,也是他育人的理念。董必武從事教育工作近10年,一直堅持教育的社會化、大衆化、革命化。他利用教育這塊陣地,開展革命活動,培養革命人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董必武的教育思想在當時具有反封建、反傳統的劃時代意義,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振興中華,勇挑重擔

    當前思想多元化,因此對青年學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劉行渤老師說,在座的青年學生黨員既是學生,需要接受教育,同時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政治學一級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更是将來祖國花朵的靈魂工程師,必須把堅定政治思想放在首位,同時應該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将自己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這很重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善于學習,這是目前青年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在這次講座中,劉行渤老師為黨支部中的成員頒發了董必武思想研究會會員證,還為大家送來了相關的書籍和專著,鼓勵大家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單真 盧妮娜)

 

上一條:争做“三好”教師,營造良好教風
下一條:年教師上崗,學院集體護航 ——yl7703永利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成效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