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科研

科學研究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科科研 > 科學研究 > 正文

【楚天評·東湖評論】龔夢:用心“下基層察民情” 以行“解民憂暖民心”

發布日期:2022-10-19    作者:     來源:     點擊:

用心“下基層察民情” 以行“解民憂暖民心”


湖北省委在全省黨員幹部中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是我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态化長效化的意見》精神、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走好新時代群衆路線的創新之舉。“下基層、察民情”是鼓勵黨員幹部到基層去,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體察群衆的真實境況,傾聽群衆的心聲,收集群衆的意見建議;“解民憂、暖民心”是倡導黨員幹部用心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的問題,以實際行動溫暖群衆的心,以群衆是否感到滿意、是否感到溫暖作為活動成效的評判标準。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秀品質。“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共産黨始終将其視為生命線。從成立至今,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時期的教育實踐活動,是黨加強自身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真實寫照。百餘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将調查研究視為探求中國問題的科學方法,架起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要深入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深入群衆,廣泛聽取意見”,中國共産黨始終勇于創新、善于實踐,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從客觀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不同時期的社會問題。“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活動,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嘗試。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繼承了黨堅持群衆路線的優良傳統。群衆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靈魂之一。群衆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長期以來,堅持群衆路線,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依靠人民群衆,見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僅發展壯大了黨的力量,還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黨和人民群衆的共同努力下,社會主義制度得以建立與鞏固;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堅持黨的群衆路線,人民群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改革與建設,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隻有繼續發揚群衆路線,保持良好的黨群關系,不斷“解民憂、暖民心”,才能繼續赢得人民群衆的支持與擁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目标。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踐行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強調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及在曆史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産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其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百餘年來,黨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制定了一系列維護人民利益的方針政策,也從人民中汲取了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本。“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就是從人民立場體察民情、解決人民關心的問題,溫暖人民的心,自始至終貫徹着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思想。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最終目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産黨區别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标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對于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衆的優勢至關重要”。“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活動,需要培養一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幹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的力量源泉。

稿源:荊楚網

作者:龔夢(yl7703永利 副教授、博士)

責編:沈素芬

鍊接:【楚天評】東湖評論:用心“下基層察民情” 以行“解民憂暖民心”


上一條:【光明日報】易振龍:中國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确選擇
下一條:【地評線·東湖評論】王敏: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