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科研

科學研究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科科研 > 科學研究 > 正文

【光明日報】易振龍:中國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确選擇

發布日期:2022-10-19    作者:     來源:     點擊:


【黨百年奮鬥曆史經驗系列談之五:堅持中國道路】 

  作者:易振龍(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永利分中心研究員)

  道路問題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的根本性問題。堅持中國道路,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總結了黨百年奮鬥的十條寶貴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中國道路。中國道路的深刻内涵、曆史發展、現實明證及光明前景,都昭示着中國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确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根植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來源于近代以來18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的深刻總結,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産黨人百年奮鬥形成的瑰寶,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确道路。

  中國道路蘊含着科學性。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一個國家走什麼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曆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其質的規定而言,是社會主義,不是别的什麼主義。同時,我們堅持的社會主義深深紮根于中國國情,中國人民、中國立場、中國情懷始終是我們奮鬥的堅實根基和價值指向。中國發展的經驗和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正确性科學性,展現了黨和人民将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高超智慧。

  中國道路貫穿着人民性。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初心使命。在百年奮鬥曆程中,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改革開放之初,黨審時度勢,解放思想,準确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和特征,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促進了生産力發展,大幅度改善了人民生活,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動人民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黨的十九大報告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确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有了更堅實的保障,人民群衆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充分顯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道路彰顯了開創性。中國道路是一條獨立自主探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和發展,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生動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承改革開放之前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成果,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推動黨的理論創新發展,展現了在實踐發展中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可貴品質。我們黨領導人民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

  

  中國道路是經過曆史檢驗得出的正确結論。近代以來,面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慘境況,無數仁人志士發動了農民起義、洋務自救、維新改良、資産階級革命等不同形式的救亡圖存運動,但都沒能使中國人民脫離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境地。隻有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後,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回顧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既有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一國到多國的成績,也有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的慘痛教訓。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之路;特别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得社會主義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國道路取得了偉大成就。改革開放40多來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實力迅速增強,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标的能力和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這些現實成就,充分證明中國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康莊大道。

  中國道路改變了世界發展格局。中國道路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道路的成功,增強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家獨立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發展之路。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将為人類繁榮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道路得到人民衷心擁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治國理政舉措,堅定了人民群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中國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抗疫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在當前世界局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擴大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中國道路讓中國人民切實體會到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全社會呈現出愛黨愛國、風清氣朗、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

  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需要廣大人民團結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歸根到底要靠黨的堅強領導和廣大人民持續不懈的努力奮鬥來推動。在思想上,要澄清錯誤和模糊認識,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對中國道路選擇的各種唯心主義曆史假設,在全黨全社會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戰略上,要保持定力,把握曆史發展大勢,錨準航向,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堅定不移地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行動上,要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團結一心、艱苦奮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着,奮力苦幹實幹,創造不愧于時代的輝煌業績。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1日 06版)

 

 

鍊接:【光明日報】易振龍:中國道路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确選擇

 

上一條:【光明日報】徐信華:深刻把握貫通百年黨史的曆史自覺
下一條:【楚天評·東湖評論】龔夢:用心“下基層察民情” 以行“解民憂暖民心”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