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習學校簡介

武漢市第十七中學創建于1933年,位于武漢市硚口區解放大道433号,是湖北省級示範高中,武漢市首批藝術高中。
學校占地42085平方米,學生近3000名,教師近200名。現校區為2003年所建,分東西兩部分布局。東區有綠化廣場、藝術館、科技樓、教學大樓、行政辦公樓;西區有标準田徑場、足球場、标準籃球場、乒乓球區。校内還有生物園、盆景園、藝術長廊等設施。現已有5名特級、省級骨幹教師、65名高級教師。校訓為“厚德、砺志、尚文、求美”。
二、“初見”與"融入”

初入武漢第十七中學,是一個雨天,但寒冷的天氣并未消磨實習生們重回高中時心中湧起的那股緊張與興奮之感,因為這次是以實習老師的身份。十七中的石校長以及總指導老師周愛民老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短暫地寒暄之後,兩位老師以及郭勁松老師對他們的在校實習工作提出了要求,此時他們開始感到了些許的不安,心裡思索着:到底能不能在這段時間當好一名實習老師,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來不及考慮頗多,實習工作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他們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年級和班級,時隔幾年,與這些”當年的自己”見面了。與同學之間的陌生感,突如其來的責任感以及手足無措的緊張感似乎一時間充斥心中,讓他們略顯茫然。但很快,一次次的班會、守班以及與同學間的交流溝通讓他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漸漸融入其中。與此同時,認真批改每天的作業并進行細緻的分析也成為了他們實習生活的常态,從“寫作業的人”變成了“改作業的人”,身份的轉變雖一時有些難以适應,但他們每一個人都盡力做到最好。
三、“實踐”與“總結”
逐漸習慣實習生活的他們終于要面對最大的一個課題:給學生講課。雖然一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設,但真正要站上講台時的他們不免感到惴惴不安。所幸,至少他們都懷揣着最大的勇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隻希望站上講台的自己能完整地給同學們上好一堂課。在課堂實踐中,我們組每一個成員都感觸良多,收獲頗多。

郭佳慧:生無機巧姿,所貴唯實踐。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獲就是來自于課堂實踐,在切身實施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觸碰到學生們的各種獨特珍奇的思維方式,讓我的課堂教學和課堂操控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謂教學相長,不外乎是。

周瑩瑩:講課對我來說,第一次的無措是難免的,講課中的緊張是常有的,但是随着一次次的上台,一次次的講課,我對于備課、上課也慢慢熟悉、慢慢掌握,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十七中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

胡瑜桐:在教學工作中,從初次站在講台上的緊張到慢慢從容自然、和學生積極互動,每次的講課我都收獲頗多。

何影:作為實習政治教師,我在帶教老師胡春容的指導下,在不斷地熟悉教材、聽課、試課中,磨練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共講授20節公開課、新授課、複習課與評卷課。在課堂上,我充分地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實習班主任,每天的7點10分,我準時到班指導學生打掃衛生;早午自習與課間時間,我都在班上檢查背書、為學生答疑解惑;針對臨界生學習情況,我還利用大課間時間開展英語輔導;學生們高考體檢時,我全程陪行、維持紀律、收發體檢表、關注學生體檢情況。

姚遠:真實的高中課堂與我想象中的略有不同,站上講台的我不免會緊張、會無措,擔心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語言表達難以滿足同學們的學習需求。實踐出真知,即使我目前的能力尚未達到一名真正教師的标準,但我将愈加明确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四、“成長”與"收獲”


課堂之前的協助準備,課堂之時的認真聆聽,課堂之後的集中反思,指導老師們的真切付出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為更優質的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郭勁松老師一直對他們有着高要求高标準,組内每一位成員的課都經受了他的”嚴刑拷打”,每次郭老師都能一針見血地看出他們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讓他們“茅塞頓開”。與此同時,郭老師鼓勵他們更多地嘗試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充分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除了郭老師的認真負責,他們各自的政治組指導老師也充分結合他們每一個人的特點,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他們該如何上好高中的政治課,給予他們各種建議和意見。
五、“不舍”與“展望”
在實習結束将要結束之時,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些“凝噎”,心中感慨良多,開始回憶起在學校發生的一樁樁難忘的事:會因為一句“老師好”而開心一整天,會為了同學給的一點小零食而興奮分享,會由于一句“老師您辛苦了”而充滿力量......點點滴滴的回憶讓我們不舍的情緒達到了頂峰,但我們都清楚,這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新的開始,“道阻且長,行穩緻遠”,“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不忘初心,願大家終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名人民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