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工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新聞 > 正文

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十六)——湖大學子三下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構建美麗家園

發布日期:2023-08-23    作者:     來源:     點擊:

(通訊員馬依熱·帕塔爾 買麗坎木·買提卡司木 迪麗努爾·依沙 迪力尼格爾·吐爾松 熱依沙·木沙江 布薩熱·艾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秉着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6月19日至6月21日yl7703永利新疆炒米粉小組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感悟厚重的曆史氣息與時代脈搏,實踐團隊通過實地參觀、面對面訪談等形式,探究博物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的曆史見證地位及發揮的作用。


一、實地參觀

為了領會博物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賦予的曆史底蘊、文物作為曆史承載的載體和手段,客觀展示了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不可分割的曆史邏輯。實踐團隊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其中“共有的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陳列展每個單元都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呈現人物和時間,故事性強,脈絡清晰。沿着中華民族曆史發展軸線,從燦若繁星的曆史人物和浩如煙海的曆史事件中,精心選取近百個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通過400餘幅經典圖片和近百幅(幀、件)精美藝術作品、珍貴視頻影像、雕塑以及現代全息技術,全方位、立體化、全景式生動講述新疆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與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書寫悠久曆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壯闊史詩。

(圖為社會實踐團隊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圖為社會實踐團隊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陳列展)


二、調研感受

通過小組參觀和對來訪人員進行訪談,我們對于博物館存在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擔當了繼承文化基因的使命,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從地理上看,新疆歸屬祖國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從曆史上看,新疆,古稱西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其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有利于建立青少年文化傳播隊伍。一方面轉化故事講述,從多個闆塊來按時間線講述曆史事件,為特色内容走出去、進社區、進校園開展宣講教育打基礎,彙編學習手冊,以便輔助學習記錄。最後,有利于豐富人們對曆史的了解。博物館的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和互動遊戲裝置,也極大地拉近了參觀者與文物的距離。


三、實踐總結

通過這次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我們一行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新疆的曆史、文化。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隻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和希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民族理論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任務。新疆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與各民族一道,共同開拓我們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我們悠久的曆史、共同創造我們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我們偉大的精神。回首曆史,反觀當下,我們作為當代青年,更應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将這悠遠的文化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圖為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審稿:晏妮)

上一條: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十七)——湖大學子三下鄉:承非遺瑰寶,傳文化薪火,堅定文化自信
下一條: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十五)——湖大學子三下鄉:籽籽相擁共命運,庚續前行啟新程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