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新聞寫作要向社交媒體“借力”——長江日報黨政經濟部記者餘睿來永利作專題培訓

發布日期:2023-11-04    作者:     來源:     點擊:

(通訊員李璐瑤 祁丹悅)為進一步加強永利宣傳隊伍建設,提升永利宣傳寫作水平,11月1日晚上7點,永利邀請長江日報黨政經濟部新聞記者餘睿在學院410報告廳作《新聞媒體要向社交媒體“借力”》主題專題培訓。學院黨委副書記晏妮主持會議,永利宣傳部學生骨幹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交流。

餘睿以自身經曆為線索,圍繞向社交媒體借點“創造力”、向社交媒體借點“爆發力”、向社交媒體借點“觀察力”三個方面為大家展開培訓講座。


向社交媒體借點“創造力”

餘睿強調,新聞寫作要有現場感。首先,采訪者要沉浸式體驗報道現場,要學會從現場切入,真切感受被采訪者的狀态,來獲得更加真實的信息素材。其次,新聞寫作要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她指出,我們在寫作時要用生動、有趣、易懂的方式将新聞故事呈現給讀者,讓讀者對新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興趣。

向社交媒體借點“爆發力”

餘睿表示,新聞寫作要善于借助社交媒體讓新聞在短時間内迅速傳播。這就要求記者在寫作時注重時效性,要第一時間發布最新、最快的新聞信息,積極運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擴大新聞的傳播範圍。與此同時,記者也可以通過視聽語言展示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實時性,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向社交媒體借點“觀察力”

餘睿強調,發現是新聞的秘訣、細節是新聞的生命、視角是報道的關鍵。記者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從衆多的事件中篩選出有報道價值的新聞;要在采訪的時候多訪問,多觀察,讓新聞更加立體;要考慮受衆的需求和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鳴,從而提高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果。

(圖為餘睿記者為大家作專題培訓)


講座中,餘睿對現場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現場氣氛活躍。2023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王貞懿同學提問: 随着Chat GPT的流行,記者這一職業是否會被替代,作為新聞行業内部人士如何看待?餘睿解答:即使是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記者這一職業也沒有辦法被人工智能完全代替。因為在實地采訪的過程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記者對現場細節的捕捉以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些都是人工智能所無法企及的。随後,餘睿還為大家現場演示了人工智能“文心一言”平台如何根據自己的作文需求自動生成内容。

(圖為王貞懿同學向餘睿記者提問)


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同學們的宣傳技能和素養,也為大家提供了了解新聞工作者和宣傳工作的全新視角。希望大家努力把培訓所獲轉化為工作動能,不斷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共同講好馬院故事,傳遞馬院聲音。

(審稿:晏妮)

上一條:華中師範大學李良明教授應邀來永利講學
下一條:凝心聚力促提升——永利順利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