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新時代第一屆“中共黨史人物研究論壇”在櫻花盛開的武漢大學召開。
中國史學會會長和《求是》雜志社原社長李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院長楊鳳城教授、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東教授、華南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陳金龍教授、武漢大學丁俊萍教授等數十位知名學者,以及來自中央黨校、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永利等單位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論壇。永利徐方平教授、金姣老師和研究生王熙宇應邀參加了論壇。
徐教授以“夏衍與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題作了大會發言。首先,他展示了我們學院近些年來田子渝教授領銜的團隊編纂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叢編(1920—1927)》等重要成果,介紹了團隊成員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與黨史人物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其次,他重點闡述了他和博士生張晶晶合作的關于夏衍傳播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論文。《婦女與社會主義》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奧古斯特·倍倍爾系統闡明婦女解放理論的重要著作。恩格斯曾經稱贊該書“有很多好東西”。1919年至1927年,李漢俊、瞿秋白等将倍倍爾的這部著作節譯發表在《新青年》《改造》等報刊上。1928年,夏衍(沈端先)翻譯的《婦女與社會主義》,以《婦人與社會》為書名由開明書店出版。沈譯本是《婦女與社會主義》在中國最早的中文全譯本。其出版後頗為暢銷并多次再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中國化,為中國共産黨領導早期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武裝。
徐教授的發言得到了與會同行的肯定評價。
(審稿:易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