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中美比較視野下的遊學淺悟
高 靜
(yl7703永利2017級博士生)
複旦大學張維為教授曾講過,許多人“一出國,就愛國,這個比例至少有70%”。我對他的觀點深表贊同。正如我在遊學前夕面試時向面試老師所說的那樣,“很多人都會說國外如何好,國内如何不好,我想要自己去看看,自己去判斷。”二十八天的遊學結束,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28天的美國遊學是以體驗美式生活與美式教育為主。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我們體驗了美式的教學和校園生活,主要學習了美國政治、農業、教育、人工智能發展、橄榄球、電影藝術等各個方面知識。置身美國高校課堂,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與中國教育模式不同的另一種教育模式。首先,在教學理念方面,美國提倡全面素質教育,充分培養受教育者的興趣和才能。而我國的教育也逐漸開始提倡素質教育,注重對受教育者文化修養及其他素養的培養。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一方面美國課堂教學多以讨論式教學為主,老師更希望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另一方面,教育者也會注重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比如,Prof. Kevin Hinde帶領我們走出課堂、深入校園,甚至與我們一起乘車前往香槟市區,為我們講解美國建築和曆史遺迹。當然也會有老師照本宣科。相比之下,中國的課堂教學方式具有特色,在充分借鑒其他國家優秀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中國的教育者更擅長根據學生特點、課程内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後,在教學設施建設方面,我們所在的學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教學設施建設完善,擁有近40個圖書館,設有逾150個研究中心、實驗室及研究所。但是伴随先進教學設施的是高昂的學費,每學年8萬美元的學費無疑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壓力。所以,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不同,在教育方面都會有一套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教學模式,在看待中美教育差别時不應抑此揚彼,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通過近距離體驗美國生活,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社會非常依賴于良好的成文的規定即規則,在規則之上享有個人自由。諸多細節即可反映這一點,當我們在芝加哥參觀學習時臨時改變路線和目的地,美國司機還需要向公司發送消息,并在之後寫一個書面報告,因為巴士公司有明确的規則規定司機行為。衆所周知,美國現在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政策制度、公共秩序等。而中國的制度、法律、政策等成文固定的規則還不夠成熟,但是中國社會依然從整體上運轉良好快速發展,而且具有強大的自省力量。與美國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社會文明相比,中國有着來自曆史的積澱與智慧的碰撞形成的文化,這種文化形成一種自省力量,構造着中國人的價值觀,可以在每時每刻約束着個人行為。所以,當深入美國社會生活感受着另一種制度文明時,我們也深刻的感受到蘊含在中華文化中的力量,體會到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正如張維為教授所講,“中國人,你要自信”。
在尋找“答案”的同時,我也學習到了什麼是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美國費米實驗室一位中國博士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研究經曆,他和他的同事過去這十年都在做一項關于“暗物質”的物理研究,雖然經曆了很多次的失敗,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放棄。這樣一種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也應保持這樣的精神,“闆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總體而言,此次遊學我收獲的不僅是一份“答案”,更多的是對待學習、對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