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毛欣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要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加強科學保護。”
武漢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地位。革命戰争年代留存下來的舊址,像一座座不朽的豐碑,銘刻着武漢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浴血奮戰的革命曆史和光輝曆程。利用好武漢市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傳承好紅色革命基因、赓續好紅色革命血脈,弘揚好紅色革命精神,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實踐團隊首先來到了彭劉楊路,這條路是為紀念因辛亥革命而犧牲的彭楚藩、劉複基、楊宏勝三烈士而改名為“彭劉楊路”。實踐團隊參觀了雕像,并對路人進行了走訪調查。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雕像 通訊員 賀毫 供圖)
實踐團隊之後走訪了黎黃陂路,它以辛亥起義領導人黎元洪名字命名,是一條非常有特色的街道,兩側仍保留了大約17處租界時代遺留的歐式建築。江岸區政府建設了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實踐團隊對此進行了了解和參觀。

(圖為實踐團隊走訪黎黃陂路 通訊員 賀毫 供圖)
劉家麒路,位于江岸區永清街黃浦路旁,與盧溝橋路平行,是一條不足百米長的小路。這條路,是為了紀念抗日英烈,國民革命軍第9軍第54師少将師長劉家麒而命名的,極具紀念意義。
實踐團隊第三站到達了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這是中國共産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建立的公開辦事機構。也是中共建立在當時國統區和全國抗日中心的重要機構,在領導團結國内外各界人士參加抗日戰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紀念意義。實踐團隊在此學習了解了許多知識,并對同樣到此的學生進行采訪。
第二天來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館,它是是武漢市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實踐團隊對館内文物、照片以及複原曆史事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 通訊員 賀毫 供圖)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紅巷13号,總共包含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實踐團隊對五個場所均進行了調研和參觀。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武漢革命博物館 通訊員 賀毫 供圖)
實踐團隊最後來到了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這是一座高三層的小樓。它有着杏黃色的外表和紀念碑似的塔樓,是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築。裡面陳列着宋慶齡使用過的的梳妝台、太師椅、書桌、藤床等珍貴文物。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
此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中,團隊成員主要調研了武漢市主要的紅色革命資源,通過實踐來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感悟紅色精神,使青少年對革命先輩的崇高品行有更深的敬意。
(審稿: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