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宛佩)為全面了解基層社會“改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現狀,學習城市社區治理服務創新的寶貴經驗,6月29日到30日,由yl7703永利21級本科生宛佩、黃泊維、王可營、馬藝烨、康欽雍、盧洋、柳乘濤、陳雲棋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以‘鄰裡服務互助’推動城市社區共同體構建的創新模式探索”為主題,赴武漢百瑞景社區,開展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活動。

(圖為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與社區工作者合影)
一、實地觀摩
作為超大綜合型社區,百瑞景社區居民有“三多一高”的基本特征——外來落戶人口多、中青年多、高學曆高收入居民多,這對社區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此,社區在“百事幫志願服務工作品牌”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發揮鄰裡互助和社區引導作用,建設“青年鄰裡幫幫團”。為了激發中外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形成具有國際視野、地域特色和開放包容特征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百瑞景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鄰裡百瑞景 萬戶一家親”為理念,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和中外居民和諧共處,打造基層治理創新背景下的國際化社區建設樣本,形成獨特的共治善治“瑞景經驗”。
由指導老師顔慧娟老師帶隊,團隊走進百瑞景社區,與社區工作者進行了座談,還參觀了社區裡面的書吧、舞蹈室、乒乓球室等,感受到社區濃郁的文化氛圍,一期裡面的由居民線上線下投票選出的“共享書屋”,打造的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新IP,也讓全民閱讀更加“觸手可及”。

(圖為顔慧娟老師和社區工作人員交談 通訊員 宛佩 供圖)

(圖為社區打造的“共享書屋” 通訊員 王可營 供圖)
二、現場座談
“到了我這個年紀,不求名和利,就是想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周來講一兩次課,有人問收不收錢,我就說我是自願的”,訪談過程中,社區業委會成員肖阿姨這樣回答。作為退休黨員,肖阿姨的言行舉止充分體現了黨員精神,她積極地發現問題,及時和物業溝通解決問題,如雨天泥土堆積,關注居民切實的實際問題。
在對負責不同領域的社區工作者進行訪談後,團隊了解到百瑞景社區在做好做實“社區治理共同體”上,獨具特色的由居民發揮主體性、自發組成志願服務隊,鄰裡互助,業委會了解反映有關居民生活的問題,物業解決問題,社區介入引導,街道辦提供資金支持,多方聯動,在社區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而特殊的網格員群體,會每天下沉社區5小時,認識“5+1”戶居民,每周五的“網格員面對面”也是充當居民和社區之間聯系的橋梁,以便切實了解關注并反映到社區滿足居民需求。

(圖為團隊成員與業委會阿姨座談 通訊員 王可營 供圖)
三、調研感受
“社區和物業的關系,都是為居民服務,區别是他們拿開發商的錢,而我們拿的是政府的錢”……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調研活動,調研團隊深入了解到了城市社區治理服務的基本情況,也學習到了治理服務創新的經驗,即堅持為人民服務、充分發揮居民主體性、鄰裡互助、多方聯動是推動百瑞景社區發展,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構建社區共同體的重要因素。
(審稿: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