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工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新聞 > 正文

湖大“鄉風文明”建設調研團隊深入随州市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發布日期:2019-07-10    作者:     來源:     點擊: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明确提出“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而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标和靈魂所在,關乎到農民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和農村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為了對湖北地區的“鄉風文明”建設有一個全方位、系統化、深層次的了解,2019年7月5日7月9日,在湖北省重點研究基地湖北農村社區研究中心副主任、yl7703永利副教授楊海軍老師的帶領下,永利校級社會實踐團隊------湖北“鄉風文明”建設調研團隊成員曾空、何書雯、譚哲、吳墨、徐烨然等十二位博士生、碩士和本科生分别走訪随州市博物館、随州市規劃展覽館、随州市曾都區府河鎮棗樹坳村、府河鎮白河灘村、何店鎮桂華村、何店鎮王家河社區、洛陽鎮小嶺沖村、洛陽鎮駱家畈村等地,旨在深入了解和剖析随州市不同村落的“鄉風文明”建設現狀。

1AF7B

2019年7月5日下午,楊海軍老師一行在随州市委周部長的陪同下參觀随州市博物館,講解員精彩絕倫的圖文講解使我們對當地出土的古文化和文明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盛大的曾侯乙編鐘舞台演繹更是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視聽盛宴,不愧為編鐘古樂之鄉。緊接着,我們又前往随州市規劃展覽館進行參觀,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講解員的精彩講解在我們面前展現的一覽無餘,讓我們震撼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随州市所極力打造的有品質文化和文明随州

随州市不同村落和社區的“鄉風文明”建設各有特色。由于各個村路程遙遠,沒有公交車可以到達,團隊隻好租車前往實踐調研。7月6日上午,楊海軍老師一行前往府河鎮棗樹坳村。這是我們調研的第一個村落,同時也是一個讓人記住鄉愁的地方。我們有幸采訪到了該村村支書劉問華據劉書記介紹,棗樹坳村位于府河鎮西大門,全村有5個居民小組,315戶1359人。2018年,該村積極争取資金,投資700餘萬元,為村民打造休閑觀光文化廣場、文化牆、旅遊廁所,擴寬通組公路,加固堰塘,平整農田,建設美麗鄉村。在劉書記的引導下,我們從村委會沿府洛公路西行,觀看了肩背崗、師家窪、黃家塆三個村民小組的自然灣。彩瓦、白牆、綠院,傳統、生态、自然融一體,一灣一景點,每灣景不同。以做小點扮靓點,以點成線,以線為片,以片成面向全村延伸,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留住最美麗鄉愁。7月6日下午,我們來到了府河鎮白河灘村,該村的特色之處在于2017年11月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相較于棗樹坳村而言,該村的基礎設施更為健全,管理理念更為先進。7月7日上午,楊海軍老師一行來到何店鎮桂華村,赫然矗立在眼前的“建設美麗鄉村、共築幸福家園”的文化标語異常醒目,同時為了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該村還提出通過鄉村産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态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等“五個振興”來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同時,通過與該村負責人的實地座談和村民随機訪談,該村的産業重心主要是依托于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業是以村集體資産為主的大棚種植,而養殖業則是以養蝦為主的私人經濟為主。相較于一般村落而言,該村較為富裕,80%以上的家庭至少擁有一台私人轎車,當然這主要得益于村民的土地流轉,同時也得益于村委會班子領導有方。通過與何店鎮王家河社區的顧娟主任的座談,我們了解居委會在資金相對短缺的情況下,為了充分發揮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歸屬感,相繼開展了最美家庭評比、廣場舞演出、集體趣味小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旨在建設好當地的“鄉風文明”。7月8日上午,楊海軍老師一行前往洛陽鎮小嶺沖村。該村令衆人津津樂道的是當地的遺址文化和紅色文化。不僅有民國時期的、孔、鄧、張”四個家族,同時随州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把孔家大灣當成重點村進行打造,如今的孔家大灣,水綠山青,鳥語盈耳,良田護村,古屋生輝,有田園詩意、古色古香的韻味。除此之外,慕名而來的各大單位相繼來到洛陽鎮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全體黨員可以聽取講解員介紹,從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接受紅色革命教育,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 7月8日下午,楊海軍老師一行來到洛陽鎮駱家畈村。該村的書記是由鎮幹部派駐下村做村支書,年輕有為,正在帶領全體村幹部和村民建設鄉風文明,走向鄉村振興

1CCAF

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楊海軍師生一行主要采取與村負責人面對面座談、村民随機一對一訪談和入戶參觀調研的形式,實地調研走訪随州市曾都區下轄多個村,對當地的鄉風文明建設有了一個更為直觀、更為清晰的了解,為同學們了解湖北鄉風文明建設現狀提供了更為客觀、真實的一手資料,同時為湖北“鄉風文明”落到實處的建設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方案和措施,收效頗豐。

 

 

上一條: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系列報道(一)——湖大馬院學子随州三下鄉:探尋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條:永利博士生參加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三屆全國研究生論壇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