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科研

博碩學位點建設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科科研 > 博碩學位點建設 > 正文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點簡介

發布日期:2012-05-13    作者:admin     來源:     點擊: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級學科博士點2006年獲得學位授予權。目前擁有博士生導師6人:田子渝教授、賀祥林教授、郭大俊教授、徐方平教授、王穎教授、陳焱光教授。本博士點先後聘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委員靳輝明、武漢大學哲學院二級教授汪信硯等特聘教授,有3教授分别入選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政府津貼獲得者,學科隊伍力量雄厚。學科骨幹還有陳翠芳教授、湯德森副教授、熊友 華副教授、劉祖春副教授、塗用凱副教授,以及趙濤博士、徐信華博士等,學科隊伍在學位、職稱、年齡等結構方面布局合理。

        本博士點2007年開始招生,常年在讀博士生10餘人。目前已培養數屆質量較高的畢業生。

        本博士點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建設,形成了三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當代社會發展。主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制度文明基礎理論、社會有機體理論、實踐思維方式與人學基礎理論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唯物史觀與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等方面的研究;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民生權益等方面的研究;開展科學社會主義前沿理論、社會民主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生态觀與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既着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阈的整體性研究,又着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視阈下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研究。既全景式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原因、内容、特點和規律,研究其傳播的社會影響,研究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史;又從新聞傳播學的新視角,重點研究中共早期報刊傳媒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貢獻,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互動關系。

       (3)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态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其學術特色在于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着眼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探索理論與現實問題,探索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開展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與中國法制建設理論研究。

        本博士點科研業績顯著。自開點建設以來,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0餘項、省部級社科基金資助項目20多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中共黨史研究》、《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近40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哲學年鑒》、《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馬克思主義文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鑒》轉載或摘載,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0餘種期刊全文轉載;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學習出版社等出版專著20餘部。特别是田子渝教授主持、徐方平教授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項成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入選“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表彰,成為永利一項裡程碑式的科研業績。本博士點獲國家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漢市等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20餘項。這些成果在學術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本博士點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突出。中國知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共黨史專家田子渝教授,作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緊緊圍繞全省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其主筆撰寫的《關于紀念武漢抗戰與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建議》、《關于加強我省紅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建議》等議案,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學術帶頭人賀祥林教授主筆完成的長篇調研論文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發表後,受到中央文明委與農業部領導好評。其參與的調查報告獲時任省委書記俞正聲、副書記鄧道坤同志的批示,刊發在省委辦公廳主辦的《決策參考》,供全省各市州領導參閱。此外,賀祥林教授、徐方平教授、熊友華副教授作為中共湖北省委講師團成員,赴湖北各地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一些重要會議精神。

 

上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點概況
下一條:yl7703永利研究生管理辦法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