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各地緊緊依靠群衆探索創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2023年11月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蔡奇、李希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永利長期跟蹤指導的廣東省蕉嶺縣廣福鎮也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在全國掀起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新高潮的背景下,11月12日上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郝亞光教授應邀到永利四樓學術報告廳以“基層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新時代‘楓橋經驗’”為題作學術報告,活動由李慶召老師主持,永利農村發展專業8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郝亞光教授圍繞“楓橋經驗”的發展曆程,從“楓橋經驗”的基本内容、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内涵、重視推廣“楓橋經驗”的時代背景以及新時代如何建構基層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郝亞光教授指出,“楓橋經驗”源自浙江,源自公安戰線,源自治安治理。新時代,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黨的群衆路線,緊緊依靠群衆,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

郝亞光教授在談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内涵時認為,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在基本概念、治理模式、治理機制、風險防控、智慧治理這五大方面都有了新突破。他談到,從管理到治理,從一元到多元,楓橋經驗深化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創新了群衆工作方法,而且已從具體做法上升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新楓橋經驗不僅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更是凸顯了“服務”理念;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由從自上而下的管控到發動群衆自治,推動自治、德治、法治的融合發展;在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民心理健康的發展,推動心防的發展;将智慧手段運用到基層治理中,如智慧消防、環境監測、智慧供暖等等。
郝亞光教授認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健全組織體系,積極壯大黨員隊伍,借鑒深挖組織載體,突破上下聯動障礙;治理中心下移,将民衆訴求向上對接,将公共權力向下延伸,探索“放權賦能”,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把黨組織的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确保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社會治理,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治理,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态,構建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社會。

最後,李慶召老師對郝亞光教授的精彩報告進行了點評,并給予高度評價,同時結合報告内容對永利農村發展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現狀進行了總結。他指出,郝亞光教授科學嚴謹的案例分析和生動翔實的報告内容使師生深受啟發,本場報告也積極推動了學院的合作交流和學科發展。
(審稿:李慶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