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幫助師生以史鑒今,從黨的曆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樹立正确的曆史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學校黨史研習社與圖書館學管會聯合策劃“四史講堂”活動。
10月2日上午,“四史講堂”第一講由yl7703永利二級教授田子渝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專題,在圖書館二樓人文閱覽室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網絡直播的方式正式開講,永利60餘名研究生參與此次講座。

田子渝教授圍繞“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在中國傳播”這個問題展開講述,并曆數中國仁人志士在尋求救亡圖存中所作的努力和嘗試。田子渝教授指出,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就是自我革命。我們立足發展新階段,要充分認識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的重要意義,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從黨的光輝曆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百年的輝煌成就,百年的偉大飛躍,離不開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們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火種”撒播到中國大地。隻有不忘“早期傳播”的初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才能繼續開花結果,枝繁葉茂。在講座最後,田子渝教授希望大家以一種客觀的、正确的方式去看待、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去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專題講座結束後,同學們表示收獲頗豐,并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心得。21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秦葉維談到,田老師從“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在中國傳播”這個問題展開,通過當時中西對比,學習了中國仁人志士在救亡圖存中的努力,最後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才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身為當代青年,我們更要學好四史,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全面、理性、辯證的看待曆史,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落實為實際行動,通過努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2022級學科思政研究生張衍月說,本次講座使我收獲滿滿,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也使我意識到了信仰的重要性。我們應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利用如今大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努力學習,為祖國建設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級農村發展研究生胡琪說,田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中國的愛國主義是一個傳統。”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如何把愛國落實到行動中來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新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敢為人先,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開拓視野,開拓思維,加強創新精神的培養,做最好的新時代青年。
(審稿: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