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永利思政課名師大講堂人生系列之學術講座(一)

發布日期:2019-04-28    作者:王千遷     來源:     點擊:

428日上午9點,永利思政課名師大講堂人生系列之學術講座首場報告于永利會議中心思睿廳成功舉行。講座邀請了我國知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教授作主題為“學術之旅起好步”的學術報告,中南民族大學yl7703永利院長楊金洲教授、永利副校長錢建國教授、相關學院副書記和輔導員、商學院教工支部書記和支委、yl7703永利師生等200多人聆聽了本次報告。全場報告由永利黨委書記尚鋼教授主持。                  

   

沈壯海教授将學術研究比作一場旅行,主要從“備好地圖、從問題出發、到山頂去、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景”四個大部分,為在場師生作了一場關于如何做好學術研究的詳細而又生動的報告。沈壯海教授指出,做學術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備好學術地圖;通過學術地圖可以了解到相關研究的學術格局、尋找學術進路、充分利用學術資源等,同時沈壯海教授還将學術地圖詳細劃分為經典地圖、研究地圖、實踐地圖、戰略地圖和細節地圖等,并指出我們要通過學術積累繪制出專屬于自己的學術地圖。沈壯海教授還指出做學術研究要從問題出發;所謂“選題”是選擇問題而不是選擇題目,問題是學術研究的起點、是中國學術的傳統、是學科特性的要求,啟示我們要善于從閱讀中思問題、從實踐中找問題,并要學會關注“新”問題、切準“真”問題、聚焦“大”問題、新解“老”問題。沈壯海教授表示,做學術研究一定要有開闊的眼界,要具有整體、長遠思維,把問題看全看透如此才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即是他所提出的“到山頂去”,而這需要我們具有吃苦耐勞的學術研究精神,廣泛吸收與辨别已有資料成果。沈壯海教授指出要“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景”,這是學術研究旅途的最後環節,我們在進行學術研究長期的準備、收集資料之後,關鍵是要消化資料,在獨立思考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路,最終轉化為學術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方法自覺和學術規範仍是不可忽視的兩點:方法掌握研究命運,做學術研究一要有方法、二要選方法、三要用方法;同時,學術規範是學術活動的準則、規矩和基本要求,切要嚴守話語規範、研究規範、行文規範、署名規範、引用規範等。沈壯海教授表示,學術研究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找準方法、端正态度、富有情懷的學習過程,祝願大家都能在學術研究中尋找并畫出自己那片最美的風景。  

   

尚鋼書記總結指出,沈書記對于學術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寶貴建議,高屋建瓴,揭示了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園地辛勤耕耘、成果累累的主要秘訣,對在座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如何備好自己的學術地圖,按圖索骥,馬到成功,走好自己的學術之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武漢大學是國家重點yl7703永利,永利是省重點yl7703永利。多年來,武漢大學yl7703永利多方位支持永利馬克思主義院的建設,與永利聯系緊密,是人才輸出進入的對接口,希望永利與武漢大學友誼長存,并再次代表永利師生感謝沈書記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大餐,感謝他給“永利思政課人生系列名師大講堂”帶來的“開門紅”!  

   

此次永利思政課名師大講堂人生系列之學術講座首場報告,赢得了在場廣大師生的一緻好評。在場師生表示,沈教授這場報告大大開闊了自身學術研究的視野,為他們進一步研究學術提供了極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借鑒,并期望學院能夠多舉辦類似的學術講座。2018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任怡感歎到,沈教授這場專題講座對剛開啟博士旅程的她來說,沿途雖景象萬千,卻常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沈教授援引古今中外名人學習、研究的親身經曆與經典論述,結合個人學術成長的實踐經驗,分享了做好學術研究的深刻見地,令人耳目一新,有撥雲見日之感。2017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高靜也表示,從沈教授這場講座中收獲良多,沈教授其深厚的學術功底、開闊的學術視野、真摯的學術情懷與堅定的學術操守值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博士生以為楷模,做學術就應潛心思考、腳踏實地。    

據悉,“永利思政課名師大講堂”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牢牢把握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遵循,yl7703永利按照“八個統一”基本要求,守正創新,着力構建“一課三堂”的思政課教學新模式。思政課“人生”系列的“名師講堂”正是基于學生視角,契合受衆接受心理設計出來的,通過延請校内外思政課的名師學者,就學子關心的人生定位、人生價值、人生意義、人生挫折、人生規劃、人生發展等具體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和案例講解,以不斷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努力開創永利思政課建設的新局面。(圖:謝夢男)  

   

   

   

上一條:永利思政課名師大講堂人生系列之學術講座(二)
下一條: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成果展演成功舉辦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