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上午,曾參加《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工作的著名中共黨史學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副部級),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石仲泉教授,應邀在永利五樓會議室做了一場題為“從馬克思主義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學術報告。永利院長徐方平教授、田子渝教授、陳翠芳教授、劉睿教授、于麗與楊榮副教授,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肖傳林副教授等教師以及永利部分研究生聆聽了本次講座。講座由永利田子渝教授主持。
本次講座中,石仲泉教授将理論與實踐、曆史與現代相結合,高屋建瓴地為永利師生分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多次強調青年學子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也要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講座伊始,石仲泉教授以習近平總書記于北大建校

120周年之際在北大的講話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事例,講述了中國共産黨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和發展,并深入分析了毛澤東和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和在中國革命與建設過程的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出現了本本主義與教條主義等錯誤思想傾向,但得到了及時的糾正。比如,鄧小平破除了“兩個凡是”錯誤思想對人們思想的禁锢。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發展理論,而這種科學性就在于它與時俱進。因此,石教授強調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要掌握辯證思維方法。
石仲泉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于我國而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指明了正确的發展方向,使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同樣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具有一定的世界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科學發展觀和新發展理念、黨的建設理論等思想為越南、老撾、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講座中,永利師生與石仲泉教授展開了交流與探讨。田子渝教授和徐方平教授分别為本次講座做了總結,并對石教授來永利講學表示衷心感謝。聆聽本次講座的師生也表示受益匪淺,從石教授深入淺出的語言中加深了對一些曆史問題的思考。
石仲泉,1938年出生于湖北紅安。主要著作有《毛澤東哲學批注集導論》《毛澤東研究述評》《二十世紀的中國共産黨》《當代中國的鄧小平理論》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榮獲國家圖書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榮獲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