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首篇刊發劉同舫教授的學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8-08-02    作者:胡銀銀     來源:     點擊:

 

中國社科類最高層次、最權威刊物《中國社會科學》,于2018年第7期首篇位置刊發了劉同舫教授的長篇論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曆史唯物主義的原創性貢獻》(約2.3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封皮掃描A4版_頁面_1.jpg
中國社會科學封皮掃描A4版_頁面_2.jpg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重大發展,也是對“資本主義永恒化或“曆史終結論”最有力地回應與反駁。如何在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中準确而深刻地審視、理解和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内蘊,并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帶來的理論效應和原創性貢獻推動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是學術界面臨的重大理論課題。

論文合理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若幹基礎理論問題。論文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基礎和理論前提是曆史唯物主義,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其他一切非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的根本區别之一。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研究,首先在于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闡明其豐富内蘊。當前理論界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研究,側重于勾連其與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的關系,這種研究固然值得重視,但也存在研究取向單一、研究視野較為狹窄的局限。該文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從哲學立場、現實指向、解放路徑三個方面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内涵。

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論命題和實踐活動置于曆史唯物主義理論框架中加以闡述,必然帶來重要的、多方面的理論效應。對于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來說,這是檢驗曆史唯物主義是否徹底、是否能夠創新發展的試金石。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闡釋,也使其自身獲得創新性發展的契機。曆史唯物主義由此成為一種“建構性世界觀”,這種“建構性世界觀”的主體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核心關切是提升人類共同性水平、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倫理信念則是推進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建設,從而探索出一條超越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困境的人類社會發展道路。

論文立意深遠、理論深刻、高屋建瓴、現實導向性強,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代表了當前理論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新高度。論文所展現的寬廣學術視野和嚴謹邏輯論證,顯示了作者的研究深度和對該論題的駕馭能力該文是劉同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曆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關系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是他自2008年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的第7篇論文(含英文版2篇)。

 

 

上一條:84級政教校友返校團聚
下一條:永利院長徐方平教授“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專題發言在《湖北日報》登載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