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4時,我校知名校友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秦宣教授,應邀在永利五樓會議室做了一場題為“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幾點思考”的學術報告。永利湯德森書記、院長徐方平教授、副院長熊友華教授和周芳教授、賀祥林教授、郭大俊教授、楊業華教授、陳翠芳教授、劉睿教授、郭勁松副教授、段凡副教授、易振龍副教授、翟豔芳、談立玲老師等教師以及永利部分博士生、研究生聆聽了本次講座。講座由永利副院長熊友華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秦宣教授分别引用習近平總書記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5月6日王滬甯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讨會上的講話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王滬甯具體提出了當代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應有四個新進展:“要在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研究闡釋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研究回答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和挑戰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秦宣教授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指明了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共産黨人要堅持不懈的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同時王滬甯的“四個新進展”也為新時代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者指明了具體方向。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也應義不容辭的承擔起新時代研究、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任務,始終帶頭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旗幟,不斷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貢獻。

随後,秦宣教授分别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五大層次入手,詳細具體的為同學們講解了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面臨的五大主要問題:一是經濟上,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二是政治上,如何适應全球民主發展的新态勢,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三是文化上,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的指導地位,建設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四是社會建設上,如何解決信任危機? 五是面對去全球化浪湖,如何拿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秦宣教授表示,經濟上當代中國選擇市場經濟是因為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上具有強大的優越性,但必須同時認識到市場經濟也帶來了貧富收入差距和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因此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前我國經濟體制上面臨的一大難題,要始終銘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8個字不能拆開;政治上,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脫離不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要注重黨的建設和自身執政能力的提升,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文化上,則是面臨着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難題,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明古國,現正處在急速轉型時期,且未來缺乏确定性,近來社會上出現了文化認同危機、國家認同危機、主流價值觀認同危機等情況,因此必須要毫不動搖的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以建設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以及在社會層次上中國當前要解決的是信任危機問題、在國際層次上面臨的是去全球化問題。秦宣教授在講座結尾表示,在面對當前國内外如此紛繁複雜的環境下,作為yl7703永利的教師和學生,面臨的責任也越發重大,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做好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播種機,刻苦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并結合中國具體建設實踐,為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盡自己的一份力,并由衷祝願永利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最後,熊友華教授總結表示,秦宣教授此次學術講座充分展現出其理論創新的政治擔當、回應時代的問題意識、信手拈來的材料引用、宏闊延展的國際視野和親切深沉的母校情節,令在場的師生都收獲匪淺、獲益良多,不愧為一場豐盛的精神盛宴,并再次代表在座師生感謝秦宣教授精彩的學術報告。
(撰稿:王千遷;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