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思想、風範”研讨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此次研讨會由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湖北黨的建設研究中心”和《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聯合舉辦。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黃曉玫教授出席會議并緻辭,該校原黨委副書記何祥林教授主持會議。我院院長徐方平教授、2017級中共黨史碩士生安思危與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湘潭大學、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師範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杭州醫學院等全國高校60多名師生出席會議。

黃曉玫書記向全國各地高校師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高度贊揚了與會教授和學生立足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開放實踐中黨的建設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刻苦鑽研、不斷創新的精神,介紹了華中師範大學“湖北黨的建設研究中心”在黨建工作、黨建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政黨政治與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經驗教訓等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希望全國的相關理論工作者紮根實踐、不斷創新,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中國共産黨的黨建理論工作不斷添磚加瓦,以優秀的科研成果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武漢大學yl7703永利副院長羅永寬教授作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與當代價值》主題報告。羅教授從紅色文化的狹義解釋,即紅色革命文化出發,論述了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源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承接關系,并提出了紅色革命文化的四個精神内核,最後總結了紅色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全國著名中共黨史研究專家、華中師範大學李良明教授第二個作了《從愛國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主題報告,理清了中國共産黨早期革命黨人從愛國主義出發到接受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曆史進程,提出了應對無政府主義進行階段性評價的觀點,高度贊揚了永利由田子渝和徐方平兩位教授牽頭的研究團隊,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及《新青年》研究工作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徐方平教授以會前指導安思危同學撰寫的《崇高信仰鑄造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風範》一文為基礎做了主題報告。徐教授的報告增加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包括毛澤東、蔡和森、董必武等論述共産主義信仰的重要文獻。他首先論述了精神的哲學概念以及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内涵;其次,從革命、建設以及改革時期中分别選取了數位代表,展現他們的英勇事迹,認為他們對馬列主義的崇高信仰,鑄造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風範,堪稱楷模;第三,結合最近央視一台播放的《榜樣》節目(2)關于對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的采訪内容,強調了作為高校一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者,應該向陳先達先生學習和緻敬,将堅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與求真務實的學術研究統一起來,久久為功,為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鞏固主流意識形态陣地貢獻力量。徐院長嚴謹治學的豐富成果、幽默風趣的講話,赢得了與會諸位代表的一緻好評。
随後,中共湖北省委黨校任大立教授、華中師範大學鐘德濤教授、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龔先慶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郭國祥教授、湘潭大學吳璇博士等分别作了專題發言。
據悉,“湖北黨的建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4月,是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由國内黨史黨建相關領域知名學者組成,徐方平院長是7名學術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