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參與抗疫中發揮學科特色優勢

發布日期:2020-03-20    作者:李永傑 張娓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點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永利緊跟黨中央疫情防控戰略部署,堅定師生信心,共同抗擊疫情。其中,yl7703永利和高等人文研究院發揮學科特色優勢,多形式參與疫情防控,為抗擊疫情提供社科力量。近日,相關院系的專家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享了自己及科研團隊參與此次抗擊疫情的經驗和建議,以及對疫情背後相關問題的深刻思考。

整合社區力量 做實抗疫工作

  社區作為社會有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國家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是城市管理的神經末梢,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社區抗疫的效果如何,關系到抗疫全局,關系到社區安全和社會安穩。yl7703永利院長徐方平表示,構建社區和樓棟聯防聯控命運共同體成為當務之急、大勢所趨。隻有充分整合社區各方面的力量,打出有力的組合拳,做實樓棟抗疫工作,才能真正打造社區樓棟命運共同體,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永利黨委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參與防疫工作。2月16日,永利黨委先後成立了永利社區樓棟臨時黨小組51個,參與黨員427人,覆蓋家屬小區52個樓棟、1891戶居民。臨時黨小組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内容,迅速構建工作平台,制定工作方案,将樓棟防控工作轉入黨小組統一領導模式,使其進入規範化和精細化軌道,極大緩解了社區防控壓力。此外,包括徐方平在内的團隊還通過學校社會科學處向湖北省委宣傳部遞交了10多份“戰疫建言”。

  在談到整合社區力量、做實樓棟抗疫的具體路徑時,徐方平表示,一要樹立“平戰”結合的戰略意識,健全社區聯防聯控機制,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充分解決有關部門對“平戰”分工合作的研究不夠、社區聯防聯控機制不健全、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強的問題。二要更加重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健全其考評激勵機制,提升其基本素質。要提高社區工作隊伍的準入門檻,從源頭上确保社區工作者的基本素質,進一步提高其待遇保障水平,增強其職業安全感和職業認同感,健全其考評激勵機制,讓優秀的社區工作者有機會參與到國家公務員隊伍中來。三要優化社區主力資源配置,同時發揮物業管理者、志願者、社會捐贈者和樓棟居民等社區重要力量優勢,齊心協力,築牢抗疫“底盤”。着力完善社區管理和服務信息化平台,加強主動了解、協調、解決居民需求的服務功能,及時、準确、全面了解居民基本信息和需求,提高社區工作水平和效率,不斷增強對重大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效果。

  yl7703永利副院長周芳表示,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和宣傳者,必須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發揮引領作用。始終以學科自信、理論自信守護好學院“社區”。尤其是在甄别網絡信息的工作中,學院師生的政治敏感性、洞察力、鑒别力在關鍵時刻不僅不能被消減,還要輻射周圍。

  周芳告訴記者,此次疫情中,yl7703永利本科和研究生有38門課程按期開課,開課率達95%,受衆接近全校學生的2/3。很多老師克服諸多困難,開展網絡教學,确保教學質量和效果,并依托課堂,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失時機地傳授給學生,通過他們傳遞到很多社區,影響更多人。

疫情背後的思考——敬畏倫理

  在抗擊疫情期間,永利高等人文研究院在做好相關工作人員防護的前提下,發揮科研平台的協同優勢,組織相關研究,為疫情防控提供學術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以極端殘酷的方式再一次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永利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江暢認為,人類必須有所敬畏、有所禁忌,注重被人類丢棄甚至有意踐踏的古老的敬畏倫理。“敬畏是人類最古老并長期行之有效的不可觸碰的底線倫理。這種古老的敬畏倫理在中國傳統社會一直得到了延續,它是古代人類生命安全的守護神。但近代以來,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之心和禁忌觀念卻逐漸消逝。”

  在江暢看來,傳統敬畏倫理和禁忌觀念的破除引發了很多重大問題,包括與生态環境問題相關的災難性事件。這表明,在現代社會,除了依靠法律和道德來治理社會外,還必須重視敬畏倫理和禁忌觀念。

  重視對天地萬物的敬畏,最重要的是重新确立自然禁忌觀念。江暢表示,敬畏倫理與禁忌觀念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相互依賴、相互支撐。自然禁忌古已有之,觸犯禁忌對象在古代被視為最大的罪惡,因而在古代維護敬畏倫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重建敬畏倫理,人們必須重新确立對天地萬物的禁忌觀念,要在嚴厲禁止傷害自然和生命的同時,努力将其轉化為人們内心的忌諱。有了内心的忌諱,人們就會對傷害自然和生命的言行感到羞恥。

傳承湖北千年中醫藥文化

  湖北中醫藥文化曆史悠久,底蘊深厚。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發明醫藥,被奉為醫藥之祖,随州是炎帝神農故裡,神農架是他“搭架采藥”的地方,巴東神農溪是他漂洗藥材的地方;楚地興起的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其思想成為後世道教醫學與養生思想的淵薮,武當太極拳享譽世界即是例證;東晉道教學者、醫藥學家葛洪曾遊曆荊楚;鄂東“四大名醫”影響龐安時、萬密齋、李時珍、楊際泰巨大,特别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達到了當時人類科技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至今造福天下蒼生。

  永利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長、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吳成國表示,在目前湖北全省5萬餘名治愈患者中,大多數使用過中醫藥,中醫藥發揮了整體調節、提高免疫力、激發自身抗病能力和康複能力等功效,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起到了應有的作用。當然,關于戰“疫”中湖北中醫藥文化及産業的産生的具體作用,有待于疫情結束後對公布和掌握的全部數據信息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

  吳成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了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他說:“推進中醫藥文化繼承、弘揚研究,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複興,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此,身在湖北十堰隔離之中的他主動撰寫了以“新冠肺炎疫情總體戰與湖北中醫藥文化的繼承、弘揚研究”為題的咨詢報告,建議湖北省委宣傳部對湖北的中醫藥文化進行深入持續的中長期研究。

  吳成國認為,湖北中醫藥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有四條路徑。首先,提升管理層級,設立與現有的湖北省衛健委同級的湖北省中醫藥發展局;其次,建立湖北省中醫藥文化資源數據庫,加強中醫藥文化遺産保護;再次,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夯實傳承弘揚的群衆基礎;最後,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藥品研發,推進湖北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和高質量發展。

    記者 李永傑 張娓

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http://ex.cssn.cn/zx/bwyc/202003/t20200320_5103600.shtml

 

上一條:yl7703永利召開3月份學生黨建工作例會
下一條:愛心湧動千裡 鄂粵師生情深——百名湖大農業碩士千裡捐贈防疫物資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