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yl7703永利在新的學年裡迎來了276名2011級新生。與以往不同的是,新生要先在陽邏校區通識教育學院接受為期一年的通識教育,學習生活一年後再轉到本部校區。
“成立通識教育學院,是學校适應教育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創舉。”院黨委副書記湯德森說,“永利服從大局,迎難而上,采取‘3+2’模式,及早參與到新校區新生的教育管理中去,幫助新生度過适應期,順利成長成才。”
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平台,三管齊下促交流
yl7703永利一向重視學生工作,學生活動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為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怎樣克服陽邏校區遠離院本部、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産生“斷層”的實際困難,傳承學院的良好風格,開學伊始,學院出台如下舉措:
一是設新生學工助理,協助新學生輔導員開展工作。陽邏校區的建設剛剛起步,一名輔導員管理全院新生工作,難免力所不濟。為了更好地加強新生教育管理,學院從高年級中挑選出吃苦耐勞、組織協調能力比較強,具有服務意識的學生黨員幹部,作為學工助理協助輔導員做好新生管理工作。原為政法學院07法學學生,現主要負責陽邏校區院學生輔導工作的肖謝說:“麾下有猛将,我的工作就輕松多了!”
二是學生幹部不定期到新生中去溝通交流,指導新生開展學生工作。院團學聯青幹部不定期到陽邏校區開展活動,如學院特色活動“魅力之聲”學生幹部演講交流會、新老生交流會、四大組織宣講會等,加強溝通交流,給新生以指導。并結合陽邏校區實際情況,創新模式,建設有陽邏特色的新生學生組織。
三是學生社團骨幹帶頭,增強活動互動。學院八大社團活動數量多、内容豐富,這就要求學院的學生社團骨幹多到新生中進行宣傳鼓動,增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形式上,高年級學生去陽邏校區“開辟戰場”,低年級學生來本部鍛煉能力,“一去一來”之間增強互動,開展社團活動。
以學工助理、學生幹部、社團活動為抓手,三管齊下做好新生學生工作,克服距離、時間障礙,完成新生各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成員招新,促進各組織、各社團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全院發展。
教書育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兩大職能。學院領導班子積極動員,召開領導班子會議、教職工大會等多次會議,号召全院教職工克難奮進,通力合作,盡職盡責,努力為陽邏校區新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
一是嚴格選派教師,保證教學質量,增強對新生的吸引力。政法學院遵循“寬口徑厚基礎全面推廣楚才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創平台優環境努力辦好永利通識教育學院”的方針,選派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老師為陽邏校區新學生上課,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陽邏校區新生進行嚴格而規範的管理,紮實推進公共政治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後續學業打下紮實基礎。
二是以人為本,多與學生交流,加強新生指導與教育。專門召開院領導與新生見面會,加強溝通與指導,之後每月至少一次輪流分批次選派老師與新生互動,如近期法學系老師将有一次漂亮的“集體亮相”。與此同時,召開專業分析會,依托專業分期分批開展專業教育,對新生進行考研、就業、學習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為新生更好适應大學生活指明方向。平時,注重關心學生思想動态,在節假日送溫暖、送祝福,如中秋節将為學生送上精心準備的小禮物,以慰新生思鄉之苦。
“陽邏校區是學校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在陽邏校區建立分學院對我們來說既是創新也是挑戰,全院上下要服從大局,及早參與到新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去,切實關心新生學習與生活,以求其擁有更好的發展,真正實現通識教育的意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兼學院院長楊鮮蘭說道。(學通社 李珍、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