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新學期正式開學第一天,雖是春寒料峭,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全院師生已經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工作與學習之中。依照學院“十二五”規劃所确立的方向,一個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發展規劃正逐漸清晰起來,發展和服務是其中的兩個關鍵詞,也是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新春開門的頭兩件事。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總結了“十一五”期間的經驗和不足,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學校的辦學思想,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為紐帶,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障,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學院 “十二五”規劃,清晰勾勒了學院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期的發展思路。
科學定位,準确把握發展動向
“基礎學科發展與應用文科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多學科協調發展。加大力度構建适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更好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實用型學科專業體系。”這是政法學院“十二五”規劃對學科專業的定位。
“基礎文科向着應用文科方向發展,是我們學院的學科發展趨勢。”政法學院院長楊鮮蘭說,“看一個學院辦得是否成功,不僅要看學院的老師在書齋裡學問做得怎麼樣,還要看這些學問對社會的貢獻率,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
“一般來說,自然科學學科成果能夠更加直接地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楊鮮蘭說,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同樣是衡量人文社會學科辦學質量的标準之一。學院“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們的服務面向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這都将是我們學院學科發展的目标之一。
除了學科專業定位、服務面向定位之外,“十二五”規劃還明确了包含學院辦學目标定位、培養目标定位等六個方面的定位,為學院的發展和取得更好成績提供了立足點。
配套改革,教學科研齊頭并進
“學院的工作需要老師的支持,學生學習需要老師輔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需要老師的精力,同時大部分教師還面臨着職稱評定的壓力,這其中的矛盾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發揮。”楊鮮蘭說。針對這些情況,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在“十二五”期間,将實施一系列配套措施,讓老師能夠處理好這其中的諸多矛盾,在自我發展的同時提高學院的影響力和聲譽。
“社會需要教師以學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教師自身又需要進行科研工作不斷提升自己。在這種矛盾下,如果教師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研究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肯定和運用,也能使教師從中受益。”楊鮮蘭說。在這樣的措施下,實現社會公共價值與老師自身價值的統一。
學院還将在“十二五”期間大力建設師資隊伍,優化師資隊伍的結構,使45歲以下的教師在學曆層次方面實現全面博士化,中青年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博士學曆學位(含博士在讀)的教師比例達到100%。學院還将積極支持教師申報各級教學改革項目,并促成獲得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
打造品牌,規模與質量并重
yl7703永利“十二五”規劃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将人才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壯大學院實力,還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或是規劃中的其他内容,其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于學生。”楊鮮蘭說,“如果把學院看作是一個企業,那麼學生就是我們向社會輸出的産品,就是一個品牌。打造品牌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之一,更是高校的生存發展之本,我們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也必然是培養學生。”
“十二五”期間,圍繞着人才培養中心,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首先将強化學科建設,努力形成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提高學生的核心競争力;其次是強化師資力量,充分利用老師的豐富學識和廣闊視野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育;同時形成規章制度,将教師對學生的學業輔導和對學生活動的支持與其年度評優、職稱評定挂鈎,用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學生能力的提高。
“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适度擴大本科生辦學規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拓展專業學位教育和繼續教育;在穩健發展現有學科的基礎上突破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授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以在全國、全省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專家為主導、以學校琴園學者為學術帶頭人的若幹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進一步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和教職工福利待遇。”在新的五年規劃開始實施的春天,yl7703永利的發展道路躍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