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由永利yl7703永利承辦的第三屆湖北馬克思主義論壇在永利隆重召開。湖北馬克思主義論壇主席劉思華、永利黨委副書記劉國新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論壇副主席張錦高教授、永利社科處處長陳道德教授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省内2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師生代表等共計百餘人參加了會議。開幕式由yl7703永利院長楊鮮蘭教授主持,劉思華教授緻開幕辭,劉國新教授緻歡迎辭,賀祥林教授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永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具體情況。
整個會議分為上、下午兩個時段緊湊、有序進行,與會專家緊密圍繞“科學發展觀與人的發展、建設生态文明與武漢‘兩型社會’建設、不斷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讨和廣泛交流。
時值“兩會”的餘溫未散,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兩會”提出的新焦點并結合自身研究,共同探讨了當前形勢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新路徑。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趙淩雲教授指出,生态文明理論的提出,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武漢提出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标,同樣是我們對經典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運行理論的重大發展。他同時還強調,我們要加深對馬克思“人本化”思想的認識,牢牢把握發展的契機,時刻站在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前沿。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王雨辰教授則就關于以生态和以人類為本位的兩種生态文明理論分别進行了闡述,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本着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危機狀況的憂思和理論自覺,揭露和批判生态問題與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之間的深層矛盾。我們要以生态正義為道德底線,依靠社會主義的道德自覺,以史為基,進一步完善資源的分配機制,用當代的生态理論智慧完善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華中科技大學的黃長義教授認為,生态危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他具體分析和比較了農業文明形态和工業文明形态下生态危機的不同表現形式和特點。另外,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黃德林教授也以武漢城市圈為例,具體闡述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促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并且進一步提出了具體的路徑選擇。
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問題,武漢大學的顔鵬飛教授指出,我國許多不和諧現象的長期存在,根源在于體制性障礙。建設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反思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戰略,優化社會财富分配方式,進一步解決政府缺位等問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程啟智教授則認為,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轉變我們的生态發展模式,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武漢大學的夏建國教授則從“異化”和“實踐”兩個維度深化對《資本論》的研究,進一步回答了誰是社會價值創造主體的問題,充分肯定了人民群衆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就如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問題,與會專家們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展開了積極的論述。華中師範大學的林劍教授指出,文本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礎,離開了基礎性的文本研究,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他同時還呼籲理論工作者們應以專業的精神對待馬克思主義,注重夯實理論基礎,倡導從不同的學科背景探讨馬克思主義,擴大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範圍和隊伍。永利的郭大俊教授根據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對實踐唯物主義和共産主義關系作了獨到的诠釋,并指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是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前提。張豔國研究員則認為,我們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大衆化過程中的空間性、時代性與主體性,按其邏輯結構層層推進,把握其核心,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具體實踐,才能适應在馬克思主義大衆化過程中所需的新概括、新認識、新要求。此外,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吳甯教授也結合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從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生态研究範式進一步探讨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問題。
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認識、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隻有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真正同具體的學科建設結合起來,才能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也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的旺盛生命力。對此,中南民族大學的李資源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在中國化過程中的基本問題。他指出,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僅是馬克思民族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典範,而且具有了世界性的意義,有助于我們深入探讨當今世界民族問題的解決方案。另外,永利的資深黨史研究專家田子渝教授根據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得出了“武漢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據點之一”的結論,大大地填補了武漢在早期黨史研究方面的曆史空白。華中師範大學的肖殿荒教授、三峽大學的陳運普教授、武漢科技大學的郭繼海教授分别就和諧社會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問題作了精彩發言。
在充分聽取了與會學者的發言後,論壇主席劉思華教授對大會進行了總結。他充分肯定了此次大會所取得的成果,認為此次論壇是繼往開來的一次重要論壇。劉教授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馬克思主義研究隻有結合到具體的發展實踐中來,才能發揮它的強大作用。他呼籲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再接再厲,把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研究課題,努力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蘇漢文、姚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