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科研

科學研究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科科研 > 科學研究 > 正文

中共創建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的裡程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著作傳播叢編(1920-1927)》

發布日期:2022-02-28    作者:高靜     來源:     點擊: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著作(簡稱“《早期著作》”)是“早期傳播”的核心文化載體,集中了“早期傳播”的精萃,濃縮了“早期傳播”與早期“中國化”的輝煌燦爛文化畫卷。對“早期著作”整理與研究,基本上展現出“早期傳播”與早期“中國化”的發展階段、基本内容、傳播特征、傳播途徑及思維維度的全景。

從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以來,我國出現了出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的高潮,代表性的成果有: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選編(1920-1927)》第一編314種。田子渝主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5月版。

2.《馬藏》第一部8卷,1894-1904年間的著作(含譯著)共39種,約合550萬字。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纂。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021年版。

3.《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100卷),其中“早期著作”不多。楊金海等主編。沈陽202012月至20214月出齊。

4.《新中國成立前馬克思主義文獻彙編》,其中早期著作”28種。王豔紅編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

5.建黨時期馬克思主義文獻叢編1918-1923年), 其中早期著作”32種。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21年版。

6.《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叢編(1920-1927)》(簡稱《叢編》)共5151種,2500萬字。田子渝、徐方平主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10月版。

7.《原版初心——黨的出版早期文獻萃編》共八冊,其中早期著作”11種。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編。上海.上海書店202112月版。

在這些著作中,《叢編》在中共創建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地位尤為重要,堪稱是中共創建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研究中的裡程碑。

首先,《叢編》是迄今為止,影印出版早期著作最多,最全的叢書。它從散落在世界各地的250種著作中精選151種,其中不乏孤本、珍本,70%為第一版,使這些深藏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及個人收藏處的文獻資料化身千萬,供世人閱讀與研究。

其次,《叢編》第一次将“早期著作”分成“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經典”“外國政治家、理論家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诠釋本”“國内政治家、理論家和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诠釋本”“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著作”四大類别,有利于深入研究。

最後,探索馬克思主義經典研究的新範式。它分“原始文本”、“說明”“注釋”三大闆塊。對這些80100年前的不可再生的原始文本進行數字化,整理印成現代紙質本,很好地

保護了這些珍貴的紅色文物。

“原始文本”将分散在各地的早期著作集中起來,用現代高級印刷技術影印出版,不僅使這些珍貴、不可再生的紅色文物得以保存與流傳,而且使讀者能夠輕而易舉閱讀原生态的文獻,便于學者查考研究。

“說明”對著作的版本、封面設計、基本内容、價值及出版、社會效果等作研究性的解讀。封面以其特有的文化性、藝術性,對著作進行藝術圖解,是著作的内容與美術有機結合的美學呈現。《叢編》對全部原始文本封面一一進行了專業性的解讀與描述,成為馬克思主義著作叢書的創新之舉,為《叢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注釋”對原始文本中的專有名詞、基本概念和詞語、人物、事件、著作、報刊、地名等作解讀、疏解、考據。《叢編》嚴格按照列甯“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曆史範圍之内”[①]的精神,堅持尊重曆史、尊重文本、尊重學術規範等基本立場,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甯全集》(中文第二版增訂版)、《列甯專題文集》(2009)《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為藍本,廣泛吸收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創建史、傳播史和MEGA²研究成果,在曆史、時代的語境下作出深入、具體、客觀的解讀,撰寫了310餘萬字的注釋條目,全面、多角度對“早期傳播”著作作了有意義的诠釋,不少诠釋填補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空白

《叢編》的編輯和出版,曾得到不少學界大家的肯定。

中央編譯局原副局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魏海生贊譽:“《叢編》編纂者将搜集到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影印出版,搶救和保存了一批非常珍貴的文獻資料,而且對它們進行了提綱挈領的“說明”,介紹了著作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社會價值,并對其中比較重要的人物、地名、事件和論著等進行了“注釋”,有利于讀者閱讀,更有利于學者深入研究。因此,它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②]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贊譽:這套圖書體現了開創性。“所謂開創性,編者收集整套文本曆時之久、尋找資料之多,在全國可能第一無二。并且對文本的精選進行整理、注釋、彙編,填補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研究空白,開辟出新的學術天地,具有開創性。所謂基礎性,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著作文本,就是馬克思主義傳播史最基礎、最重要的史料,這套叢書所做的工作也是最基礎的工作,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的深入推進做牢了史料基礎的打地基工作。”[③]

(審核:易振龍)



[①] 《列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第375頁。

[] 魏海生緻“《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著作傳播叢編(1920-1927)》首發式暨‘百年輝煌 初心不渝’學術研讨會”賀信,2021年10月8日。

[③] 石仲泉:《“天火”從此神州燎原——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著作選集>的出版想到的》,《黨史天地》2018年第3期。


上一條:【地評線·東湖評論】易振龍:年輕幹部要樹立和踐行正确政績觀
下一條:永利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實施辦法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