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永利思政課教學論壇”第二期在學院四樓2号會議室成功舉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組和學院分管教學工作的徐信華副院長出席。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七一’講話精神進課堂”,“概論”課程組負責人于桂鳳老師主持會議。
于桂鳳老師首先說明了舉行本次論壇的目的和意義,随後簡要介紹了本次論壇的主講嘉賓——學院張麗君老師、陳晨老師、盧國琪老師和王敏老師。一陣熱烈的掌聲之後,四位老師分别進行了彙報交流。

張麗君老師率先作報告,她從《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這三個曆史決議談起,說明我們黨曆來是高度注重總結曆史經驗的。随後,她重點解讀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論及的習近平的曆史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地位(兩個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個明确),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十三個方面)和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五條意義)和曆史經驗(十個堅持)這四個問題。在具體闡釋上,她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個明确)與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進行了細緻比對,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深刻領會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此外,她還特别提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毛澤東思想”“新時代”等的内涵所作的新界定,提醒老師們在課堂講授時注意及時更新知識。

陳晨老師圍繞《人民至上理念的三重維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融入<綱要>課》做了主旨報告。她從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論之維、曆史之維和實踐之維三個方面展開。在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論之維上,她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産黨人的人民至上理念。在人民至上理念的曆史之維上,她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四個階段回顧了我們黨心系人民的光輝曆程。在人民至上理念的實踐之維上,她從初心使命、浴血榮光、艱辛創業和共享發展展現了我們黨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鮮活實踐。

盧國琪老師就“‘七一’講話精神進課堂”做了深刻的論述,他表示,在他系統學習“七一”講話精神并認真對照新修訂的“概論”教材後發現,2021年版的“概論”教材已經很好地将“七一”講話精神融入其中了。他還将自己研讀“七一”講話和“概論”教材的方式方法總結為一讀、二比、三嵌入。

王敏老師做了《“七一”講話進課堂》的主旨報告,她首先對“‘七一’講話進課堂”這一命題做了分析,從邏輯體系與話語轉換或内容與形式兩個維度展開。她認為,“七一”講話體現了文件邏輯,主要運用的是政治話語;教材作為一種教材體系,主要蘊含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課堂重在依托教學體系,要善于綜合運用生活話語、學術話語和政治話語。她對相關概念也進行了闡釋,并分析了不同話語的特色。随後,她梳理了“七一”講話進教材的情況,從“概論”教材的目錄、插圖、文字等多方面還原了“七一”講話精神。
四位老師報告完畢後,徐信華副院長做了總結發言。他再次強調了集體備課以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七一”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性。他對老師們所作報告予以了充分肯定,并結合具體主題提出了可做進一步思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他強調教學、科研要結合,提醒老師們多将教學思考點轉化為科研生長點,在教學、科研相輔相長上做實功、求實效。
(審稿:徐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