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校友風采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校友工作 > 校友風采 > 正文

俞良早:列甯研究大家的學術人生

發布日期:2017-12-25    作者:趙欣楠、李奧美等     來源:     點擊:

俞良早,男,湖北漢陽人,1951年7月生。1982年9月由浙江大學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分配至永利工作。1992年6月晉升副教授,1993年6月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選拔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的帶頭人。1998年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号。1999年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号。2002年調南京師範大學工作,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國家重點學科首席帶頭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東方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現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馬列科社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列甯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江蘇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顧問,先後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出版學術專著如《創論“東方列甯學”》、《關于列甯學說的論争》、《馬克思主義東方學》、《經典作家東方學說的當代發展》等15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50餘篇,被譽為“東方社會主義學說第一人”。據CSSCI記載,在中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俞良早1998年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序第一名;2000年發表論文篇數分值排序第一名;2001年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序第二名;2002年發表論文篇數分值排序并列第三名,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序并列第三名;2001—2004年發表論文篇數分值排序第一名,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序第三名。其作品《經典作家東方學說的當代發展》入選2012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先後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中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天道酬勤:十載苦讀,锲而不舍求真知

俞良早教授在武漢農村長大,小學和初中求學的過程中,培養了較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在經曆了學業因時代原因而中斷、參加生産隊、參軍等一系列磨砺之後,他在父親的建議下,退伍輾轉到湖北應城鹽礦做工。在工廠的那段時間裡,他筆耕不辍,經常閱讀、寫作、起草稿件,積累了大量理論知識和經驗,也因此被工廠推薦讀大學。1975年,憑借自身的刻苦努力,他順利通過了推薦考試,被武漢師範學院(永利前身)政治系錄取。大三那年,他在一次大會上發言,一鳴驚人,大家都評論其發言水平超過了老師,“系裡放了顆衛星”,可見他的知識積累和專業能力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即便如此,俞良早教授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勤奮,積極參與到專業社會實踐和調研中,廣泛收集資料并撰寫了大量關于革命鬥争史的文章。1978年畢業之後,俞良早教授參加了華中師範學院(華中師範大學前身)研究生考試,因沒有英語基礎,招生人數少,雖通過了筆試且排名靠前,卻遺憾地止步于面試。俞良早教授并沒有因考試失利氣餒,而是越挫越勇、奮發圖強。沒有學習英語的基礎,他就自學日語來彌補自己的短闆。1979年,他不懼困難再次參加考試,最終順利被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前身)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專業錄取。1992年,俞良早教授具備了從講師破格晉升教授的條件,最終晉升副教授,他沒有因此憤憤不平,也沒有苦惱氣餒。1993年,他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8篇,出版專著1本,破格晉升教授。訪談的過程中,俞良早教授以平淡的口吻講述了他的求學生涯,其中的志堅行苦一再感染在場的我們。俞良早教授還謙虛地自嘲“自己很笨”,然而天道酬勤,俞良早教授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最終成長為列甯研究大家,這與他锲而不舍、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學習态度密切相關。追求真理的道路固然曲折而漫長,但在俞良早教授身上,我們看到了追求真知的執着和不畏艱辛困苦的勇氣。

術業專攻:咬定青山,成就列甯研究大家

1982年研究生畢業後,俞良早教授選擇回到母校永利任教, 2002年調往南京師範大學,至今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已愈35年。“咬定青山不放松”,堅定不移、孜孜以求,把學術研究當做一生的事業,是他最貼切的寫照。

談及學術科研的經驗,俞良早教授強調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學科和研究方向。他談到,任何學問都能做出成績,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确定了方向之後就不要輕易動搖。有人一開始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就改行,轉到法學、社會學、行政管理等學科,但最後往往隻學到了皮毛。1986年,他在廣州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日語考試,全國有19個成為出國預備人員,他是其中一個,當時他填寫的專業是日本近現代社會主義史。“隻要堅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腳踏實地,就必然有所成就。”俞良早教授如是說。同時,他還補充到,如果同學們堅定了學術方向,就要有足夠的定力和決心抵制各種誘惑。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俞良早教授擔任過學校馬列部的副部長,後為了專注學問和科研,辭去了行政職務。後來學校領導找他談話,請他擔任學院院長,為了專注學問,他婉言謝絕了學校的好意。

俞良早教授強調,做學問要有一個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來引領。他提出的“任何學科都要為現實服務”的觀點曾為人不解,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并在研究中不斷論證,最終他用紮實的研究成果有力的回擊了他人的質疑。俞良早教授說到,我更加堅定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困難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不氣餒。由于獲批國家項目太多而擔心引起學術風波,俞良早教授主動放棄申報今年的國家項目。正是由于始終保持着持之以恒、堅定不移、謙虛務實的精神和态度,俞良早在學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俞良早教授在鑽研學術的道路上從未改變過自己選擇的方向:列甯研究。談及原因,俞良早教授說到,首先是由于列甯主義有俄國的實踐,在時間和地域上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近,能夠為研究中國革命建設實踐提供經驗和教訓;其次是因為列甯研究是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毛澤東鄧小平研究的橋梁;再次是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意識形态領域鬥争依然存在,要不斷深入研究,産出研究成果,抵制西方敵對勢力的思想文化滲透;最後,列甯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不應該也不會抛棄列甯主義的旗幟。

數十載潛心研究,俞良早教授創建了以列甯研究為核心的學術成果體系,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一是對列甯十月革命戰略思想的新認識。俞良早教授通過研究列甯的《論歐洲聯邦口号》、《四月提綱》和十月革命時期列甯的其他著作,确認列甯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過程中沒有提出俄國一國社會主義首先勝利的思想。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是力圖以俄國革命促進西方革命,使西方國家取得社會主義勝利,從而有利于俄國在西方社會主義的幫助下走向社會主義勝利。直到1920年底即國内戰争結束時列甯才提出俄國“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這一理論體現了列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他還通過研究十月革命時期列甯國有化的思想,确認列甯領導進行國有化不是為了展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隻是為了鞏固無産階級專政,從而糾正了長期以來人們将列甯國有化思想看成為社會主義改造思想的偏差。二是拓展了列甯理論研究的領域。俞良早教授考察和研究了列甯東方社會理論的形成過程,研究和論述了它的主要内容,闡述了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他通過深入的研究,在發表大量論文的基礎上出版學術專著《創論“東方列甯學”》,正式提出“東方列甯學”。三是倡導并研究“馬克思主義東方學”。俞良早教授在一系列論文和著作中提出,“馬克思主義東方學”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及後來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等關于東方社會發展的學說,特别是他們關于俄國、中國等東方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國家沿着社會主義軌道實現發展的學說。四是研究和解讀經典作家東方落後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著作及理論。如通過研究恩格斯關于俄國問題的著作,闡述了恩格斯關于俄國社會發展途徑兩種設想的理論以及俄國走向社會主義“先決條件”的理論。通過研究馬克思關于中國問題的著作,闡述了馬克思關于中國革命與西方革命“兩極相聯”的理論等等。    

俞良早教授潛心列甯研究數十載,同時他也積極參與學術實踐活動,拓展學術影響力,為學術團隊和學校貢獻力量。2002年,考慮到一方面南京師範大學希望他能夠填補學校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生與自己聯系密切,他接受南京師範大學邀請,從永利調到南京師範大學擔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他牽頭為南京師範大學争取到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博士點,2006年又争取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2007年争取到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處實效功,功績卓著。

俞良早教授也十分關注永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與發展。2002年以來,他多次回永利做講座,為永利師生傳經送寶。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馬列科社學科評審組專家,多次回校指導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為永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做出切實貢獻。

誨人不倦:關心學生,充滿人文關懷的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者

俞良早教授說到,關心學生的思想成長、專業學習和生活是老師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對于那些有志于從事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的學生,俞良早教授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點撥他們,指導他們發表學術文章,同時也十分關注他們的日常思想動态和學習生活,引導他們在學術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俞良早教授強調,要加強對學生的培養,本科學生可以采取導師培養制,引導本科生較早開展學術研究,進入學術研究殿堂,學習、研究、傳播、踐行馬克思列甯主義。他說,幾十年來從事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果畢竟屬于過去。他希望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成果能夠為後學所批判、繼承、創新,從而不斷發展下去。

俞良早教授的學生、yl7703永利黨委書記湯德森講到一則故事:當年去南京師範大學攻讀俞良早教授的博士,時值秋季天氣漸冷,俞老師提前為他準備了一件外套,并主動關心他的學習生活,令他十分感動。

 

采訪後記:

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俞教授十分謙和,不大談特談自己的成就,而是發自内心地表達自己對學術研究的執着和熱愛。俞教授雖已年逾65歲,卻依然神清氣爽、謙遜可親。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大家的風範、學者的氣度、老師的仁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份可貴的精神和品質也深深地感染着學子們,而俞教授也成了學子心中的标杆和榜樣。

上一條:校友雷希穎個人簡介
下一條:校友汪彬個人簡介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