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工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新聞 > 正文

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十二)——湖大學子三下鄉:“短視頻+”助力文旅融創 共建鄉村振興新模式

發布日期:2023-08-22    作者:     來源:     點擊:

(通訊員齊藍兒 鄭瑤瑤 趙倩 桂心乙 劉雪瑩 肖雨琳)為了響應《“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号召,順應新媒體發展的趨勢,進一步了解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全面小康實現基礎上的鄉村振興現狀,由yl7703永利2021級本科生齊藍兒、鄭瑤瑤、趙倩、桂心乙、劉雪瑩、肖雨琳六人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以“湖北省潛江市‘短視頻+’文旅融創促進鄉村振興”為主題,前往潛江市老新鎮村、莫嶺村展開五天實地調查。在此期間調研團六人運用走訪學習、實地了解、親身體驗的方式,掌握了當地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各個方面建設的基本情況,并運用短視頻的形式,探索新媒體在非遺和鄉村振興中的實際作用,探尋利用新的切實途徑。



一、深入龍蝦基地,助力鄉村經濟

6月15日至17日,調研團隊前往潛江市莫嶺村,了解到莫嶺村村民每家都會進行龍蝦養殖,并在統一時間内運送至中國蝦谷,由企業收購後運往世界各地售賣。6月16日,調研團隊前往中國蝦谷實地考察,發現許多女性村民在蝦谷從事分揀和加工工作。中國蝦谷的建立是企業助農的良好典範,不僅為蝦農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還誕生了大量工作崗位,大大推動潛江經濟發展。此外,當地村民注重發展鄉村旅遊,他們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積極打造個性化旅遊品牌,利用抖音等平台,大力推廣當地農家樂以增加收入。調研團隊入住的馬拉松民宿正是當地村民所建。村民們表示,自從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之後,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圖為調研團隊參觀中國蝦谷工作)


二、體驗戲劇魅力,學習宣傳技術

6月18日,調研團隊走進湖北省潛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曹禺紀念館參觀學習,在館中我們觀看了曹禺主題的投影戲劇,它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人物,實景微觀縮小展示了曹禺與戲劇結緣的過程。通過在定點放置不同的戲劇片段,我們與戲劇内容形成互動,切實感受到曹禺戲劇的魅力。曹禺紀念館運用戲劇單元、立體海報等形式展示了曹禺的手稿、實物3000餘件,讓我們感受到曹禺對戲劇的熱愛,同時也學習了運用實物結合新媒體傳播宣傳。

(圖為調研團隊體驗館内戲劇)


三、走進非遺竹編,推動非遺傳承

6月19日,調研團隊通過采訪湖北省潛江市竹編非遺傳承人陳正和爺爺,了解到非遺竹編傳承的現狀,并跟随陳爺爺學習編織基礎的竹編手工制品。在同爺爺學習交流中了解到有不少展銷會邀請非遺傳承人參展,采取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制作等形式,充分展示非遺的獨特魅力,促進非遺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時,陳正和爺爺的兒子也投身于傳承非遺竹編,通過和陳叔叔的對話,我們了解到如今非遺傳承可以申請國家非遺工作室幫扶,也有提供深入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國内外前沿觀念的機會,大大推動了非遺的創新發展和變革。此外,我們發現短視頻平台已經成為非遺傳承的新興力量,陳叔叔開設了自己的抖音賬号,分享竹編日常,通過短視頻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非遺竹編。

(圖為調研團隊向非遺傳承人學習非遺竹編制作)


四、創建抖音賬号,推廣潛江文旅

調研團隊創立團隊抖音賬号——青春“潛”行,以“汲汲知新語,卷卷思非遺”為主題宣傳口号,制作潛江文旅系列視頻。通過了解學習知名博主剪輯方式與文案風格,着手整理素材,撰寫腳本,剪輯配音,用新時代青年視角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這次寶貴的三下鄉社會實踐經曆,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湖北潛江小龍蝦特色産業,非遺竹編傳承和曹禺文學繼承的發展現狀,并希望基于實地走訪并拍攝短視頻的經驗,發掘出“短視頻+”文旅融創的實施路徑,為我國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團隊合照)

(審稿:晏妮)

上一條: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十三)——湖大學子三下鄉:永利馬院學子赴乘馬崗鎮,助推一紅一綠兩圈驅動鄉村振興
下一條:校地共研聚合力,雙向賦能共發展——永利師生赴中華路街道都府堤社區交流座談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