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工新聞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新聞 > 正文

“我在紅巷講黨史——紅巷裡的思政課”第六講

發布日期:2023-08-19    作者:     來源:     點擊:

(通訊員黃子越 胡筱萌)為進一步助推武漢“大思政課”建設,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與武漢革命博物館“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作用,8月12日上午,yl7703永利積極響應武漢革命博物館與武漢九所高校yl7703永利所組成的“馬院聯盟”的号召,永利博士生導師徐方平教授、碩士研究生“青馬工程”副團長吳金玺同學與武漢革命博物館的“紅巷苗苗”志願者康詩雨、趙子豪同學共同合作,圍繞蔡和森同志的革命之路,為前來學習的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一節内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思政課”。前往交流學習的還有永利黨委副書記晏妮老師以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學子。

(圖為本次交流學習人員合照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活動開始前,永利前來交流學習的師生們跟随武漢革命博物館“紅巷苗苗”志願者的腳步走進毛澤東同志故居與中共五大會議舊址,聆聽革命故事,學習革命精神。通過與工作人員交流,我們了解到“紅巷苗苗研學營”是武漢市革命博物館的品牌社教活動,該活動創新了“行走的思政課”模式,拓展“大思政”平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向全年齡、全社會普及。

(圖為“紅巷苗苗“志願者介紹中共五大會址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紅巷裡的思政課”第六講在武漢革命博物館廉政館三樓開展,由一節大師課、一段紅巷青馬微宣講、一個紅巷苗苗故事彙三個環節組成。前來交流學習的觀衆有來自棚街道武車社區、中華路都府堤等社區的家長與小朋友。随着觀衆的全部落座,課堂正式開始。

(圖為會場現場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在第一個環節中,徐方平教授以“從學徒到常委:蔡和森的革命足迹”為主題,以革命進程的時間順序向大家生動講述了一個出生于湖南的辣醬店學徒,胸懷救國救民壯志,最後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故事。蔡和森用36年的短暫生命,深刻诠釋了共産黨員“堅持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在場的小朋友們認真聆聽并積極參與互動、回答問題。

(圖為徐方平教授授課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第二個環節,永利宣講團副團長吳金玺在蔡和森同志的革命故事基礎上,着重為大家介紹了毛澤東與蔡和森的革命友誼。作為志同道合的學友、肝膽相照的戰友,二人共同為中共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匡複有吾在,與人撐巨堅”,毛澤東與蔡和森的革命友誼激發了在場青少年們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吳金玺同學宣講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第三個環節,“紅巷苗苗”志願者康詩雨、趙子豪以“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産黨’名稱的人”為主題,配合現場多媒體設備,為現場的觀衆帶來一場故事講演。兩名小志願者通過情景劇的形式講述毛澤東與蔡和森的信件往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曆程,進一步加深了觀衆們對二人革命友誼和精神的認識。

(圖為“紅巷苗苗“志願者展演現場 通訊員 胡筱萌 供圖)

活動結束後,到場的家長與小朋友們對本次“紅巷裡的思政課”進行了高度評價,并希望能開展更多相關社教活動。合影留念後,永利師生積極與武漢革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展開交流,共同探索新的“大思政課”主題與形式,助力構建校社聯動的思政交流平台。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蔡和森與毛澤東的革命故事從湖南到湖北、從湘江到長江,革命精神也在一次次宣講活動中延續發揚。永利師生一直緻力于推進社會思想政治理論普及宣講,積極挖掘社會紅色資源、尋求合作,“行走的思政課”一直在路上。

(審稿:晏妮)

上一條: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九)——湖大學子三下鄉:葡萄飄香酒醇厚,産業發展促振興
下一條: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部系列報道(八)——湖大學子三下鄉:探究現代化叙事方式 推動民間紅色故事傳播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