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過程中,青年一代既是接班人又是主力軍,當代青年将要承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曆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廣大共青團員,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模範,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培育提出了新的期望。
李夢瑤談到,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在五四青年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進一步說明了人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2021年,我國實現了糧食産量的十八連增,連續七年實現糧食産量超過1.3萬億斤,把中國人的飯碗繼續穩穩端牢。這背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農林教育人的心血與智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近3年來,全國涉農高校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化作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專注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讓更多科技成果綻放于鄉村振興的沃野。“總書記的回信就是一紙動員令,讓涉農高校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吹響号角再出發。”作為緻信習近平總書記的全國涉農高校的代表之一,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這樣表示。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青春揮灑在鄉村田野間,正成為廣大涉農高校師生的共同行動。正是因為有這支知農愛農的人才隊伍,古老的農業農村才得以湧動新時代的澎湃活力。
孫澤萍談到,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後我深有感觸,作為一名農業碩士,我要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深刻理解什麼是實事求是、怎麼去聯系群衆,正如總書記在信中寫道,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此時,我正值青年,擁有無限的青春力量,應當把我的這份力量貢獻到每一個需要我的田間村頭,讓青春的汗水幻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催化劑。
文雨鑫談到,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召喚,是我們發展的必然選擇,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廣大青年要勇敢站出來“挑大梁”,我們應該勇擔重任,要繼續向着“風衣足食”的目标前進。對于鄉村來說,隻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發揮才能,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鄉村振興目标,青年立足于當下,以青春的熱血和真誠投身鄉村振興,積極發揮自己的所學所思,定能有效推動鄉村的振興。對于青年人來說,走進廣闊的農村大地,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讓蓬勃青春與家國共振,把創新精神發揮到最好,可以實現鄉村與青年的“雙赢”。例如不少青年學子善于創新、敢于創新,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向網友展現鄉村特産制作過程,用科技的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擴大影響力,在一次次鄉村振興工作的嘗試中成長成才,推動了鄉村産業發展。
尹程前談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中,勉勵廣大青年學子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永利的廣東英德麻竹筍科技小院,圍繞農業科技服務、農業技術推廣、智慧農業、農業品牌打造、農産品銷售流通、現代農業大數據構建、農村實用型人才培訓等目标,打造高素質農業專業人才培養和現代鄉村振興服務的高水平創新平台。作為一名農業碩士生,應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為指引,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深入基層、深入農村,通過實踐檢驗理論知識,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具體實踐,奮戰在學農、愛農、興農路上,為解決“三農”貢獻力量。
趙露瑤談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作為一名學習農業農村知識的學生,在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後,更加深刻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能夠有助于農村的發展,有助于新時代新農村的建設。作為一名農村出身的孩子,從小生活成長在農村,也經曆了農村的發展。在現在的學習中,我們更應該不脫離實際,結合農村發展現狀,才能更好的學習知識,更好的理解知識,并且能夠應用到實際中。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成長特别關注,這讓我感覺到無比的激動。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我也覺得,如果能夠用我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熱血給鄉村發展帶來改變,這将是我的榮幸。
陳季平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中說到,在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感到非常的欣慰。也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我們隻有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麼是實事求是、怎麼去聯系群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作為一名農業專業的學生,積極參加了2022年的暑期“三下鄉”活動,跟團隊一起深入當地的社區、福利院調研。在這段寶貴的經曆中,我真正理解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這句話。今後定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增加實踐經驗,争取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胡曉文談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并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向全國廣大青年緻以節日的祝賀。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我來自農村,也是一名學農人,讀了總書記的回信後更加堅定了愛農、學農、知農的信心和決心。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有理想、敢擔當的精氣神,同時也更加明白了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習并發揮能吃苦、肯奮鬥的農學人精神,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我會更加刻苦的鑽研專業知識,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腳踏實地,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号召,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季成談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援藏志願者,我們更要加強對自己的要求。首先,要加強專業理論課的學習。結合時事,不斷與時俱進,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特别是二十大中學習最新的論述,關注國家發展。然後,要走向社會,将所學付諸實踐。積極做好教學工作,在實踐中中去鍛煉自己的能力,理論結合實際,密切聯系群衆,在現代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散發青春之光,揮灑青春之熱血。新征程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更需要青年人的創造力,為中國的發展注入活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任務在我們每一個青年人的肩上,讓我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幹。“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習近平總書記還寄語道: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态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定将牢記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并踐行之,為我們偉大祖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藏漢一家親,譜寫下新的詩篇。
呂淑晴談到,很榮幸,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在五四青年節這天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信中提到了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作為農村發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正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應該要做的,在即将進行的社會實踐中,我一定紮根農村,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地發揮自身的一份力量,用自身所學回報祖國和人民,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很榮幸,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在五四青年節這天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信中提到了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作為農村發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正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應該要做的,在即将進行的社會實踐中,我一定紮根農村,謹記習總書記教誨,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地發揮自身的一份力量,用自身所學回報祖國和人民,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吐爾遜阿依·托合提談到,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回信,寄語同學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中國農業大學幹部師生備受鼓舞和振奮,認真學習重要回信精神,反響熱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為我們抓好抓實愛農興農人才培養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作為一名農業碩士研究生應當勇擔“立德樹人、愛農興農”時代重任,主動服務實施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等戰略需求,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紮根基層、深入農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在強國強農的奮鬥路上,綻放青春之花、貢獻更大力量。身為農業碩士研究生,自己的課堂不隻在校園,也在田野、在鄉村,我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鄉土中國的深處受教育,長才幹。
飲過田間清晨的露水,曬過地頭正午火熱的驕陽,播種過孕育希望的種子,奮戰過争分奪秒搶收的農忙……我們‘自找苦吃’,是為了讓未來的農民少受苦,我們志在鄉村,是因為我們深知振興路遠。未來鄉村大有可為,未來農大人必有作為。把雙腳紮進泥土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我們要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審稿: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