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襄陽具有“人傑地靈、人文荟萃”的悠久曆史、“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山水名城、一心四城”的自然美景,也是紅色革命聖地、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争中,襄陽留下了衆多革命遺址,據省、市文物部門和黨史研究部門普查有110多處。這些革命遺址與紅色文化,是曆史的見證,承載着重要曆史人物的英雄業績和重大事件,具有特殊的社會價值、教育價值。
為了更好地了解襄陽市紅色文化的曆史以及襄陽市高中生對本市紅色文化了解現狀,yl7703永利“赴襄陽市關于襄陽市中學生對本市紅色文化認同狀況調查研究項目團隊”于7月2日下午13點來到襄陽市襄城區,了解襄陽的紅色革命文化曆史。
第一篇:走進襄陽烈士革命紀念館,重溫革命曆史
襄陽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襄城羊祜山下岘山文化廣場東南側,建于2001年,建築面積3230平方米,設有襄樊戰役史迹陳列廳、影視報告廳、貴賓接待室、辦公室。
7月2日下午,實踐團隊首先來到岘山文化廣場參觀由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舉辦的“幸福襄城·鏡顯輝煌”大型攝影圖片展。300餘幅圖片分為“紅色印記、薪火相傳”“滄桑巨變、活力無限”“精緻襄城、山水绮麗”“幸福襄城、繼往開來”四個篇章。作品内容跨越百年曆史,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真實再現了襄城區的曆史巨變和錦繡華章,讓實踐團隊成員更好地了解了襄陽城市的發展與變遷。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幸福襄城·鏡顯輝煌”大型攝影圖片展)
随後,在小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懷着敬畏的心情參觀了襄陽革命烈士紀念館。二年級的小講解員講述了襄樊戰役的曆史,它是在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一部和桐柏、陝南軍區部隊對湖北省襄陽、樊城地區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城市攻堅戰役。通過看一幅幅圖片、觀一件件實物、聽工作人員講解,團隊成員全面了解了襄陽戰役的曆史背景和艱難曲折的全過程,深切感受到革命英雄在戰争時期為襄陽的解放事業抛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

(圖為團隊成員認真聽小講解員述說革命事迹)

(圖為團隊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前合影留念)
第二篇:走進襄陽示範高中,開展紅色文化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襄陽市中學生對本市紅色文化的認同情況,實踐團隊成員于7月3日上午前往襄陽市一中和襄州區一中兩所中學發放線下問卷,主要對象為在校的高一、高二的同學。
上午10時,全體成員到達學校完成集合,随後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各成員到校園發放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含襄陽紅色文化的認識情況、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等内容。接着,團隊成員們将準備好的襄陽紅色文化宣傳單發放給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同學們收到後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增進了對襄陽市紅色文化曆史的了解。
回到住處後,各成員對調查問卷進行研究讨論,最後得出結論,這兩所高中的同學們對襄陽市紅色文化認同整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學校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問題。這對各成員也是一種啟示,提高襄陽市中學生對本市紅色文化認同感需要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傳播方式,加強校園紅色文化環境建設。


(圖為團隊成員指導襄陽一中學生填寫問卷)
第三篇:走訪襄陽紅色社區,聆聽老黨員故事
7月4日下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來到襄城區麗江柏林小區,對小區的高中學生進行訪談,調查他們對襄陽市紅色文化認知狀況,并走訪了社區老黨員,聆聽他們的故事。通過與四位高中生的訪談,團隊成員了解到他們對襄陽市紅色文化認同狀況較好,可以講述襄樊戰役的由來,列舉一些襄陽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此外,來自襄陽三中的一名學生表示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陵園,并在清明節開展掃墓活動,讓學生感悟革命精神;教師也會在課堂上積極推薦近年來比較火熱的紅色影視作品,如《覺醒年代》等。從訪談中可以發現學校對于增強襄陽市高中生紅色文化認同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為團隊成員對社區高中生開展訪談)
訪談結束後,團隊成員采訪了社區的老黨員陳奶奶,70多歲的陳奶奶是198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交流中,陳奶奶為成員講述了襄樊戰役的曆史以及她對于襄陽紅色文化的記憶。

(圖為老黨員李奶奶為團隊成員講述襄樊戰役)
結語
通過對襄陽市兩所高中以及社區的實地走訪調研,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厚重而獨特的襄陽紅色文化,了解到襄陽市高中生對于本市紅色文化認同感較高,學校在加強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促進紅色文化傳承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此外,學校仍需創新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方式,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模式傳播襄陽紅色文化,才能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使其成為引領社會風尚,構建和諧校園的精神力量。
(審稿: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