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振興”。為了解東、中、西部地區農村産業的發展狀況,增加大學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理解,由yl7703永利2020級研究生組成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2日奔赴宜昌市夷陵區深入調查當地的柑橘産業發展情況。
湖北省是全國柑橘的重點産區之一,産量約占全國10%,位居全國第三,在産量、加工、市場以及文化上已具有相當優勢。團隊選取夷陵紅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三峽柑橘博物館等五地作為具體參觀調研地,對宜昌市夷陵區柑橘産業鍊進行了調研。
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7月13日,團隊一行來到位于宜昌市夷陵區的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鐘主任熱情地接待了團隊成員并在座談會上簡要地介紹了夷陵區柑桔産業的發展情況。據悉,作為柑橘優勢産區,夷陵區柑橘産業鍊條的發展主要圍繞選種育種、加工包裝、宣傳銷售三個方面進行延伸。關于夷陵柑橘,鐘主任還引用柑橘首席專家鄧秀新的話驕傲地說:“中國柑橘看湖北,湖北柑橘看宜昌,宜昌柑橘看夷陵。”
盡管柑橘産業向好,但在深加工環節鐘主任仍表示擔憂,主要是由于柑橘深加工後生産的罐頭銷售主要依賴正在逐漸縮減的出口。不過針對這塊産業“短闆”,夷陵區正逐步推進多品種的系列深加工,為此還建設了恒大農牧現代柑橘産業園。

(圖為社會實踐團隊與夷陵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鐘主任座談會)
夷陵紅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宜昌市夷陵紅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夷陵區小溪塔街道官莊村,主要通過與美團、興盛優選、盒馬鮮生等國内知名電商企業進行合作開展銷售。
實踐團隊走進車間,看見一箱箱當季夏橙正經曆清洗、紅外線檢測分級、裝箱到庫,最後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夷陵紅公司引進智能化全自動分選生産線後,鮮果處理能力可達50噸每小時,同時還建有冷庫2000m³,年儲藏能力達3萬噸以上。除此之外,公司正籌備優質農産品電商物流服務中心項目,将科研、培訓、展示、物流和電商進行整合,形成集産、購、銷、儲、送、研于一體的一站式優質農産品集配中心,項目落地後将直接帶動上萬農民增收緻富。

(圖為自動化生産線正在對夏橙進行分級)
三峽柑橘博物館
三峽柑橘博物館位于官莊村柑橘廣場,占地近1萬平方米。館内共有源流廳、文化廳、科技廳和産業廳四個展廳,集中展示了三峽地區柑橘産業的文物史料、曆史進程和産業現狀。
在柑橘産業發展過程中,夷陵區通過建設柑橘博物館、舉辦柑橘節等方式,加深柑橘産業與文化旅遊業的結合。至今,夷陵區已成功舉辦三屆柑橘節。

(圖為團隊成員聆聽博物館講解員講解)
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基地
夷陵區現代農業産業園作為湖北省曾入選2019年農業農村部公示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名單之一的産業園,主要實施生态基地創建、品種結構優化、土壤肥力提升、科技支撐創新、現代加工轉型、市場體系培育六大工程。
團隊在調研訪談發現,産業園基地建立了“科研+示範+推廣”三結合模式,通過“六個一”,即“一個産業+一位院士+一所專業院校或研究機構+一個專家團隊+一批龍頭企業+一批示範戶”的技術支撐體系開展科技研發工作。除此之外,基地開展了湖北省“515”院士科技服務行動等項目,與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進行合作,發揮科技人才的産業帶動作用。

(圖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核心基地)
曉曦紅果業有限公司
宜昌市曉曦紅果業有限公司位于夷陵區龍泉鎮鐘家畈村,主營柑橘育苗業務。
在柑橘良種繁育中心,團隊一行參觀了柑橘良種苗木繁育溫棚。溫棚裡的溫度很高,但團隊隊員們即便大汗淋漓,仍堅持着實地訪談、調研的工作。據曉曦紅企業負責人介紹,溫棚中培育出的良種主要以嫁接枝條以及良苗的形式銷往全國。

(圖為團隊成員在良種溫棚調研現場)
宜昌洋紅農貿有限責任公司
宜昌洋紅農貿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夷陵區鴉鵲嶺鎮,團隊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公司主要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進行生産經營。團隊隊員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發現,土壤的肥力直接影響了柑橘的産量與質量。當地對肥力不足的土地将被“毀園重建”進行省力化栽培,對新建果園的土壤肥力、種植密度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通過“覆膜控水”、“增光提糖”、“水肥一體”等優質集成技術措施提升精品柑橘生産率。
結語
在實際走訪中發現,夷陵區柑橘産業鍊仍存在果品質量提升不夠、深加工品種單一、産業延伸融合程度不夠、項目資金緊缺等短闆問題。顯然,如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大加工、打造大品牌、建立柑橘大數據平台已成為柑橘産業下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
(審核: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