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黃子純)7月10日上午,yl7703永利赴湖北省建始縣關于“湖北省教育扶貧問題研究--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團隊來到建始縣民族實驗中學展開調研,了解其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概況。
該校負責信息化建設的王老師接受調查小組的采訪。王老師頗為自豪地告訴我們:“實驗中學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早在2006年就起步,随後加大投入,目前實驗中學的信息化建設已實現三代改進,一直走在恩施州乃至湖北省的前列。”原來,該校已在八年級的四個班實施了電子書包且反饋良好,教師也自主創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了“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方式,以改變中介公司資源“水土不服”的狀況,學校采用智能化管理,已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在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自籌為輔的資金條件下,該校在2016年投入了200餘萬進行信息化建設,2017年投入了近60萬完善硬件設施,并投入十幾萬進行教師培訓。
當然,探索路上總有荊棘,實驗中學信息化建設的困難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教室隻能輪流使用;二是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專職人員,高齡教師教育理念較為傳統,培訓困難;三是信息技術革新速度快,學校軟硬件革新無法與技術同步。但困難并不能阻止該校不懈追求的腳步,王老師談到當下的目标是實現學生人手一個終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每學期對每一學科投入1至2萬元的資金鼓勵教師自主創新做教育資源,并與區域内其他學校合作,集體備課,實現資源共享。
此次訪談,小組成員不僅了解到了實驗中學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與規劃,為調查提供了重要信息,更感受到了其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領頭人的刻苦探索,孜孜不倦的教育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