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網絡“審醜”泛化現狀對大學生的影響,yl7703永利“大學生網絡‘審醜’泛化現狀調研”團隊于6月18日至9月1日先後在武漢、北京、荊州三所城市的多所高校展開調研。
随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上“尬舞”、低俗的表情包、醜化曆史英雄等“以醜為美”的信息被廣泛傳播,并逐漸形成了泛化的趨勢。大學生是使用網絡最活躍的群體,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對審美追求的下降,針對網絡“審醜”泛化現象在訪談中許多同學都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保持思辨能力,不能“人雲亦雲”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學生認為網絡“審醜”泛化會對我國文化建設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對于那種不具有煽動性、不惡意攻擊他人等特點的現象還是可以接受的。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面對這種現象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思辨能力,不能“人雲亦雲”。尤其是在面對一些炒作時,不盲目從衆轉發,而是要冷靜分析這件事。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面對網絡“審醜”現象時,應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理性判斷,不能“人雲亦雲”。
隊員在中國人民大學門口合影
文化具有包容性,存在即合理
北京林業大學一位學生認為“網絡審醜”是一種網絡炒作後使大衆對事情缺乏客觀評價标準的現象,自己平時既不刻意關注也不發表評論。她說文化本身具有包容性,可以允許網絡“審醜”現象的存在,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但也要将其控制在适度的範圍内,一旦超過這個度,勢必會對我國的文化建設造成一定沖擊。她建議将網絡“審醜”的相關事例運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當作反面教材加以有效運用。
隊員在北京林業大學進行訪談
人微言輕,希望權威機構進行澄清
在長江大學進行訪談時,一位學生表示自己是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關乎國家、民族利益的事一般都會轉發,并且以不同的立場進行審視、評論。對于那些背離普世價值的事情,也會評論轉發。同時也感慨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社會中隻是一個小角色,評論根本無足輕重。雖有心澄清事實、改變現狀,但人微言輕。因此,在更多時候,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出面澄清事實,加以約束管理。
隊員在長江大學進行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