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永利8名學生所組成的“基層文化調查”小分隊走進黃石市陽新縣白沙鎮,就該鎮的基層文化建設的相關内容進行走訪調查,正式開始了以“基層文化建設現狀調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陽新縣白沙鎮是黃石市的重點農業鄉鎮,境内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利設施完備,素有“苎麻之鄉”、“有色金屬走廊”的美稱。該鎮通訊、交通便捷,是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據了解,此次該小分隊走進白沙鎮,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收集群衆對基層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相關建議,主要目的是找出基層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日下午三時許,社會實踐小分隊分為兩組,來到了月星村和世豐村,就當地的文化建設進行了詳細地調查。走進月星村,社會實踐小組立刻受到了村支書馬先傑地熱情接待。在他的帶領下,社會實踐小組先後參觀了該村的祠堂、文化書屋以及“四點半學堂”等地方。“這是我們月星村全村村民集資修建的祠堂,是整個白沙鎮比較好的祠堂了。還有這個布貼工藝是如今也成了文化遺産。”村支書對該村的每個文化亮點都津津樂道,還不時拿出一件件作品供成員們參觀。訪談結束後,學生們向村民發放了近兩百份問卷,以了解該村村民對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議和看法。
晚上八點,社會實踐成員就當日收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經分析,小組成員發現該地村民對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度高,自發性文化活動多,祠堂文化建設發達和經濟發展程度也很高。但是,該地也存在着政府對文化的扶持力度不夠,政策引導力度較弱以及教育資源匮乏等問題。
13日上午,小組成員帶着這些問題來到了白沙鎮鎮政府,咨詢了相關人員。據白沙鎮團委書記占書記介紹,該地的基層文化狀況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為了保護宗祠文化,他們在每村都發放了三萬元的補貼資金,修繕祠堂。同時,他們還組建“幸福家園”來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努力改善教育資源不公的現狀。在團委書記石書記的的帶領下,社會實踐隊員來到了當地的模範祠堂“梁氏祠堂”參觀。随後,社會實踐小組成員走進了“幸福家園”看望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了一份微薄的心意。
短短的兩天行程,卻讓成員們受益匪淺。“看到村民們對我們此次活動熱情的态度,看到村裡并不完善的文化設施,其實挺傷心的。但是,在我看到政府工作人員的努力後,我又對這裡的明天充滿了希望。希望我們的微薄之力能為這裡帶來一絲改變。”小組成員王鑫在世豐村調查結束後說。
據悉,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近二十年了,活動成員以志願者的形式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體驗基層民衆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以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同時更多的為基層群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