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沉澱出思想,交流碰撞出火花。6月6日上午,yl7703永利11政教學術理論小組9名成員聚集在6号樓4樓會議室,開展了以“《愛彌爾》讀後感”為主題的讀專業書交流活動。該小組的指導老師、馬院陳翠芳教授出席并主持了該次交流會。

“《愛彌爾》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這是現今許多教育家都迫切呼籲的,我認為盧梭在這本書中的教育理念還有許多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和借鑒的。”一開始,胡柳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整本書的内容,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這時在一旁的黃敏同學着急了,“但是盧梭的思想在現今的社會具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因素。比如,他主張消極教育,在小孩12歲以前不能接觸社會。這一點無論在盧梭當時所處的時代還是我們現今,都是十分不切實際的,畢竟人是社會中的人,不可能完全與世隔絕。”在一旁聆聽的餘珮陽同學則冷靜地認為,凡是都有兩面性,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學習前人的思想。
圍繞書中的思想觀點,結合自身的讀後感受,同學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争鋒相對”。在交流中有人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觀點,也有人嘗試着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該書的思想。從書中教育理論到現實中的教育現狀,同學們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看法,有認為自己獲益于當前的教育模式的,也有認為應該提高當前教育中“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的效率的,總之大家各有己見。
最後,指導老師陳翠芳教授做總結,“百家争鳴,各有千秋,同學們觀點各有道理,今天的交流會十分精彩。從交流當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在課下的讀書過程中下了很多功夫,投入了許多精力。希望大家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希望同學們将自己觀點轉化成帶有一定研究性質文章。”據悉該次交流活動也是馬院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