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催生出‘愛國主義已經過時’的困惑。但經濟全球化并未帶來國家及其利益的消彌,圍繞國家利益的角逐較量卻日趨激烈。我們在加快融入世界的同時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國際和國内形式有一個基本的認識。”11月16日晚七點,永利院長楊鮮蘭教授在三号樓學術報告廳内為該院12期黨校學員、2009和2010級本科生以及2010級研究生作了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
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基本内容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析當今國際國内發生的重大經濟、政治、軍事和社會問題,幫助學生正确分析事物,幫助同學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楊鮮蘭院長在報告會中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急劇改變着世界的面貌,有力地沖擊着傳統的國家意識與民族意識,引發人們對自己與祖國及世界關系的重新思考,從而引發出“愛國主義是否已經過時”,“愛國主義教育還要不要繼續”的迷茫。因此,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高度,正确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闡明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愛國主義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切實搞好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怎麼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又該怎麼樣去培養正确的愛國主義精神?楊鮮蘭院長對此做出了具體闡述。她表示,大學生愛國的熱情是積極向上的,但更多的是要從自身做起,比如不能養成“身份消費”的惡習。對于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點大家都應該有正确的認識。楊院長告誡在座學生,要從四方面培養自身的愛國主義觀念,即國家領土完整的觀念、國家主權獨立的觀念、對外經濟安全意識和民族文化認同感。隻有這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才是健康向上并有助于國家發展建設的。
兩個小時的報告會讓同學們欣賞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時政演講,一場火花四濺的思想盛宴。楊鮮蘭院長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階段理論,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信息學、教育學、倫理學、軍事學、曆史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愛國主義精神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在場同學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參加形勢與政策報告會的黨校學員柳艾梅在報告結束後有感而發,她說:“通過這次形勢與政策報告會,我既認識了當今世界的形勢,又學會了怎麼樣擺正自己的愛國主義觀念,真是很受教育。”(通訊員 李珍 張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