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晶晶、王茜、王超是永利2007屆畢業生,她們同在一個班級,同在一個寝室,分别考上清華大學的法學專業、中山大學的公共關系學專業、南京師範大學的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專業的研究生,備戰和考試期間有着人們所不知的故事和經曆。
她們三人,在備戰期間,相互配合,共同監督,“我們相互是‘比着學’的,考研期間,我們會很早就起來,一到自習室,就如饑似渴的學習起來,晚上11點左右回寝室,我們堅持得很好。”王茜同學談到,“暑假,到圖書館三樓或五号樓的自習室學習,長時間堅持下來,我們都好像有了固定的位置,桌上堆着一大摞的考研書籍,每個人到自習室,誰來誰沒來都很清楚,有時會通知對方,這樣就有相互督促的作用。”她介紹,同一個寝室的人,都在準備考研,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相互鼓勁,同時也可以做到資源共享,“一般政治學的新增考點是必考内容,我們班上有人将政治學的新增題型和必考點總結起來,寝室有人知道後,迅速将資料複印下來,與其他同學共享,這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減少工作量,另一方面方便相互讨論,總結答題規律,這對我們幫助是很大的。”
除了“比着學”,還“陪着學”。雖然她們都在同一個寝室,但由于各自選擇的專業和學校都不一樣,各自的合作夥伴也不相同,與合作夥伴一起學習,相互要求非常嚴格,工作任務也很系統,“這是決定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夥伴之間要密切配合,無條件地執行學習計劃,不打折扣,不能馬虎。”王茜同學很有感觸地談到。
在考研時間安排上,易晶晶同學介紹,考研的戰線,不宜太長,也不宜太短,戰線過長,就意味着備考時間太早,而備考太早往往會降低學習效率,同時太早了,學校沒有什麼考研氛圍,學習效果不會很好,也非常容易把人拖疲憊;時間太短又複習不充分,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安排考研時間上,要特别注意不要讓學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停留在考試階段,“高原現象”對考生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這個時候人非常疲勞,精力又很差,學習效率非常低下,應當迅速避開這個階段。“我的‘高原現象’是在11月、12月,在這個時期,自己總覺得還有很多東西都沒有學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心情非常煩悶,這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調節好心态。”她深有感觸地說。
她還向記者介紹,除了複習心态很重要外,還有考試心态,這主要是面試,今年清華大學的分數線劃在335分,而她考了339分,剛過分數線,“參加複試,我幾乎沒抱任何希望,自己也做好了其他打算,心情很放松。為了鼓勵我,我的爺爺還陪着我到了北京。”她談到,面試時,有一位也是來自武漢的學生在初試中考了360多分,超過劃定分數線30多分,但在面試時緊張得臉發白,考官提出三個問題都沒答出來,出考場時渾身顫抖,最後當然落榜,而她心态很好,回答問題很流利,最終以面試第四名的好成績被錄取了,她高興地說:“自己非常幸運,剛過分數線,也許不是一件壞事,很可能是為自己創造一次良好心态的機遇,其實能否成為機遇關鍵要看自己的心态。”
考研的英語是學生複習的重點,王超同學在初試中考得很高,其中英語學習方面花了大量時間,她自認為英語是弱項,所以每天都聚精會神地背單詞,單詞本随時帶在身邊,一有空就拿出來讀,在實習的空餘時間裡,不停的翻動着手中的單詞本,她還總結了很多非常有趣的背單詞的方法,如聯想記憶法、情景記憶法等,同學聊天時,她會冷不丁地考同學,問某個單詞的意思,“她的英語六級考了好幾次才過,但是最後研究生英語考試成績卻非常好,她做事非常有毅力,很投入,很專注,學習非常刻苦,這一點我非常佩服,研究生英語考試的技巧沒有什麼特别的,就是勤奮和恒心。”
易晶晶這樣評價她。
“她們都很有理想,基本功都非常紮實。”她們的班主任董立仁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班上,共有六十多個人,畢業時将近30﹪的人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這些人都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面對困難絕不退縮,她們就比較典型。” (通訊員
田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