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科研

博碩學位點建設

當前位置: 站點首頁 > 學科科研 > 博碩學位點建設 > 正文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簡介

發布日期:2019-01-25    作者:     來源:     點擊:

 

2018326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了《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189号)。根據通知,2017年,永利馬克思主義理論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專業代碼0305。其培養目标為:具有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了解本學科本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态,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别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善于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能夠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級博士點是在2006年獲批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基礎上獲批的。2007年開始在這兩個二級博士學科招生,迄今已培養11屆質量較高的畢業生40多人,他(她)們在全國各高校教學、科研和其他黨政管理部門,工作兢兢業業,成績顯著。2019年開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4個二級學科招生。學科隊伍力量雄厚在學位、職稱、年齡等結構方面布局合理。目前擁有專職博士生導師11,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1位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位教授擔任教育部高校政治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位教授分别入選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812月,聘請南京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俞良早教授為yl7703永利名譽院長。

本一級博士點研究頗具特色,成果豐富,學術和社會影響較大。楊鮮蘭教授和陳翠芳教授關于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研究,賀祥林教授關于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研究和制度文明研究,郭大俊教授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作家思想的研究,田子渝和徐方平教授關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楊業華教授關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研究,周芳教授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審美研究等,均得到國内同行認可。近5年,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永利分中心、湖北省高校黨建研究中心等衆多省部級研究平台。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20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招标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5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CSSCI論文60餘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出版著作23部,其中2部著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項成果榮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以湖北省“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的實力,成為湖北省“十三五”優勢學科群的支撐學科。20多項成果獲湖北省、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至三等獎。在2012教育部的學科評估中,取得了位居前25%的好成績。2016年,教育部的學科評估取得B-的較好成績,在省屬高校排名第一。2014年主辦了第九屆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導論壇,擴大了學術影響。相關教授完成的湖北省紀委關于紀檢監察機關服務“競進提質”的調研報告,獲得時任省委書記李鴻忠的肯定批示,并獲得湖北省政府發展三等獎。牽頭援建的湖北省委講師團鹹甯古塘村“理論熱點面對面”3次獲得優秀表彰。

 

201811月,以本一級博士點為重要支撐,yl7703永利入選湖北省重點yl7703永利,這為博士點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兩者相得益彰。徐方平教授為本一級博士點負責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建設,形成了4個特色鮮明的二級學科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負責人為陳翠芳教授,主要骨幹有楊鮮蘭教授、郭大俊教授、賀祥林教授、畢先萍教授,以及陳岸華、于桂鳳等副教授。研究方向:(1)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從整體上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範疇、科學理論體系及其構成;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科學精神在當代的運用和發展。(2)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文明觀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創新觀的基本内容與基本理論,研究科學技術與建立高度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關系。(3)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評析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社會思潮,研究當代中國主要社會思潮及正确對待這些思潮的基本方針和政策。

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負責人為熊友華教授,主要骨幹有張麗君教授,湯德森塗用凱等副教授。研究方向:(1)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整體性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進行整體性的研究,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發展過程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基礎上,全景式梳理和再現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曆史過程,揭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特點。(2)馬克思主義發展專題史研究。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政治經濟學史、科學社會主義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創作史等展開相關專題研究的同時,注重對其中代表人物和代表國家的專題研究,特别是對馬克思主義俄國化(蘇聯化)經驗教訓的研究。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負責人為徐方平教授,主要骨幹有 田子渝教授、鄒愛華教授、段凡教授,以及楊榮、徐信華、吳志娟、易振龍等副教授。研究方向:(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與發展研究。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原因、渠道和内容,以及傳播的規律和結果。(2)毛澤東思想研究。重點研究毛澤東、董必武、蔡和森等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毛澤東思想的貢獻,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報刊傳媒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治國理政的實踐。

4、思想政治教育。負責人為周芳教授,主要骨幹有 楊業華教授、劉睿教授、劉靖君教授,以及郭勁松、姚迎春、楊海軍等副教授。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經典著作和基本理論,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體系和内在結構,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變化發展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難點、熱點,探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學方法,推動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質、規律、目标、過程、内容、方法;研究新時期大學生和高校教職員工思想政治方面的新變化新特點;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規律,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發展軌迹。

 


上一條:學院召開學科教學(思政)實習總結表彰暨見習動員大會
下一條:《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全文)

返回頂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