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yl7703永利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在學院四樓2号會議室開展了以“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主題黨日活動。支部書記李紫薇以“八七會議”為切入點給大家做黨課報告,講述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帶領大家深入體會紅色革命精神。
附黨課文稿:
武裝暴動:喚起工農千百萬
1927年,是中國革命史上極為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既有國民革命如火如荼、不可阻遏的勝利歡欣,也有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陷入失敗的痛苦挫折。這一年的3月,34歲的毛澤東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光輝著作,針對黨内外對農民運動的懷疑和非難,響亮回答,農民運動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充分肯定農民起來革命的正義性必要性。在同年召開的八七會議上,他進一步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八七會議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傳到大别山地區後,大革命失敗後一直堅持鬥争的黨員和工農群衆深受鼓舞,很快重新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火。這是中共黨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它經曆了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争的興起兩次曆史性轉變。期間,中國共産黨建立了12塊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衆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鬥争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讓遵義會議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甯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曆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精神是我們黨無比寶貴、永不過時的精神财富。我們要挖掘遵義會議精神的時代價值,把遵義會議精神作為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把遵義會議精神化為黨員幹部幹事創業促發展、同心共築中國夢的不竭動力。
學好“四史” 永葆初心、永擔使命
要結合即将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審稿:鄒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