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輕松的心态去挑戰困難……”這是yl7703永利的劉睿老師在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中的一段話。作為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的一位青年老師,劉睿老師承擔着《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概論》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她的課生動具體,睿智幽默,改變了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空洞乏味的看法,深受學生的好評。近年來,她的教學質量評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中一直名列前茅。
一個積極的引導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内容都是很枯燥的,同學們學習這些課程的興趣沒有其他專業課那麼高。但劉老師講課卻能讓學生聽的津津有味,流連忘返。很多不是劉老師帶課的學生都慕名去聽她的課。在談到是如何把課講的如此有吸引力的時候,劉老師說:“我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把理論知識和青年學生感興趣的東西結合起來,引導他們在興趣中學到知識。”
許多大學生不是很注重對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他們認為諸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等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對今後的工作沒有多大用處,它們不如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來的實在。但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是離不開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的,為了強化同學們對這方面的認識,劉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給同學們穿插講一些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識。劉老師多次提到她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更多的引導同學們在人文知識方面的學習,劉老師的教學理念就是引導學生把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自己的需求結合起來,以學生需求為立足點進而達到國家的需求。“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讓他人過他想過的生活……”這是劉睿老師在向她的學生闡述康德的“主體資格意識”時說的。
在談到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時,劉老師說道:“一個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取決于他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我們開設這兩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也理應在此,不必過于在意向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應該注重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劉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沒有很嚴格的要求,她說:“我并不希望學生把我這們課考90多分,分數不是最重要的,它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在我的課堂上收獲的不一定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所希望的就是學生若幹年後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能夠因為我現在的一句或幾句話而受益,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能想起我說過的某句話就讓我心滿意足了。”
一個真誠的傾聽者
教育是雕塑心靈的藝術,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真正的傾聽,不是簡單的聽學生把話說完,而是心與心默默地靠近,是情與情悄悄地對流,是一顆心去感受另一顆心的跳動,一種愛去共鳴另一種愛的真情。
劉老師是同學們最真誠的傾聽者,在課堂上她會請學生回答問題,有的同學很緊張,回答問題是吐詞不清。但劉老師總是耐心地聽每一個同學講完,并不時地給予鼓勵的眼神,正是因為劉老師的傾聽和鼓勵使很多同學敢于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劉老師常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能用好學生還是差學生來評價他,無論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我們都要專注的傾聽,不輕易批評對方,不要急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應時刻保持傾聽者應該具有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這樣才能聽到學生最善良,最純真的心語。”
不僅在課堂上劉老師是同學們的傾聽者,在生活中,當同學們感到迷茫或困惑時,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找劉老師訴說衷腸。有一次一個女同學因為和男朋友分手後很傷心而去找劉老師談心,劉老師聽那個同學講了足足三個小時。許多大三大四的學生面對考研和就業難以抉擇時,也會去找劉老師給他們提建議。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是在傾聽中相互溝通和交流建立起來的。
一個忠實的實踐者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這些比較‘死’的東西說‘活’了,把我們欲說卻羞的心裡話說透了!”是學生對劉睿老師講課的評價。作為公共課程的老師,劉睿老師在把握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概論》兩門課程基礎性地位的同時,還注重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的聯系,引導學生在整個西哲的背景下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了解。“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巨大的樂趣,把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成了我們身邊的事理”這是一位同學在評教時對劉睿老師的評價。豐富的課外知識,生動巧妙的講解,使劉老師在學生中具有頗高的人氣,學生的出勤率很高。盡管劉老師的課很受歡迎,但仍然有極少數專業的學生對公共課有抵觸情緒,劉老師對此感到有很大的挫折感,老師精心準備的教學内容,老師正确的價值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讓她很傷心。她希望同學們能提高對公共課程的重視,注重個人全面發展。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簇生命的火焰”這是劉睿老師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名言,也是她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始終堅持的一個理念。為此,在課餘時間,她不斷加緊鑽研各種學術,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态,力求做學生最堅定而可靠的導航員。